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7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0-27页 |
·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的认识 | 第20-22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 第22-24页 |
·国外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 第24-26页 |
·评价和结论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7-32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7-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32-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2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相关概念界定 | 第35-47页 |
·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相关概念界定 | 第35-41页 |
·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概念的界定 | 第35-41页 |
·林区、国有林区和吉林省国有林区的界定 | 第41-43页 |
·林区概念的界定 | 第41页 |
·国有林区概念和特征 | 第41-43页 |
·吉林省国有林区界定 | 第4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和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概念 | 第43-4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概念 | 第43-4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概念 | 第45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45-47页 |
3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理论依据 | 第47-64页 |
·公共产品供给最优理论、次优理论和第三优理论 | 第47-55页 |
·公共产品供给最优理论 | 第47-53页 |
·公共产品供给次优理论和第三优供给理论 | 第53-55页 |
·公共产品供给的现代公共财政理论 | 第55-58页 |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 | 第55-57页 |
·市场规制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 | 第57-58页 |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 | 第58-5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59-60页 |
·现代林业理论 | 第60-61页 |
·其它理论依据——借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研究 | 第61-62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62-64页 |
4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现实依据 | 第64-72页 |
·满足国有林区发展目标要求和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增长的需要 | 第64-67页 |
·国有林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 第64-65页 |
·国有林区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 | 第65页 |
·国有林区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增长的需要 | 第6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偏好的转变 | 第65-67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非均衡 | 第67页 |
·实现公共产品均等化、构建和谐林区和小康社会 | 第67-68页 |
·耦合社会转型,协同改革稳步推进 | 第68-70页 |
·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 第70-71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71-72页 |
5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特殊性依据 | 第72-7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协同性 | 第72-7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政府主导性 | 第73-74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生态基础性 | 第74-7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社会治理性 | 第7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政策制度依赖性 | 第75-76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76-79页 |
6 演进和变迁: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进程回顾 | 第79-95页 |
·完全的计划管理体制阶段(1949—1979年) | 第79-80页 |
·完全计划管理体制阶段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背景 | 第79页 |
·完全计划管理体制阶段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 | 第79-80页 |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阶段(1979—1992年) | 第80-82页 |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阶段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背景 | 第80-81页 |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阶段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 | 第81-82页 |
·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阶段(1992年——至今) | 第82-93页 |
·市场经济管理阶段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背景 | 第82-83页 |
·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阶段几个重大变革回顾 | 第83-88页 |
·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阶段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分析 | 第88-93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93-95页 |
7 吉林省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客体分析 | 第95-12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95-10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的分类理论与评述 | 第96-9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分类的依据 | 第99-10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分类体系 | 第103-10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目标 | 第106-108页 |
·时间层面: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目标 | 第106-107页 |
·价值层面: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目标 | 第107-108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范围 | 第108-117页 |
·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总体范围界定内容 | 第109-114页 |
·市场与政府的公共边界性: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范围 | 第114-115页 |
·政府的层级边界性: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范围 | 第115-117页 |
·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重点 | 第117-121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121-123页 |
8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分析 | 第123-152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的界定 | 第123-128页 |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的变迁 | 第128-130页 |
·传统体制时期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 | 第128页 |
·经济转型时期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 | 第128-129页 |
·现代林业时期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主体 | 第129-130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定位依据 | 第130-13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和政府的任务、职能内容要求 | 第131-132页 |
·国有林区体制转轨中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体系、机制的缺失 | 第132-133页 |
·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特殊要求 | 第133-134页 |
·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的定位不明确的现实困境 | 第134-13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定位 | 第136-150页 |
·政府和市场分工框架下的政府供给责任主体定位 | 第136-139页 |
·各级政府之间分工框架下的政府供给责任主体定位 | 第139-147页 |
·政府和国有森工企业分工框架下的政府供给责任主体定位 | 第147-150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150-152页 |
9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分析 | 第152-180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一般性理论评述 | 第152-15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方式分析 | 第153-156页 |
·隐性和显性:内部收益分配到公共财政 | 第153-154页 |
·集权和放权:单中心管理到多中心治理 | 第154-15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渠道分析 | 第156-16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资金来源 | 第156-158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渠道 | 第158-165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决策分析 | 第165-17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管理模式分析 | 第171-178页 |
·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项目的相关利益主体构成与关系 | 第173-174页 |
·国有林区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项目的管理模式 | 第174-178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178-180页 |
10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分析 | 第180-20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的衡量指标及选择 | 第180-18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的直观描述和变化分析 | 第181-192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的总体变化趋势 | 第181-184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的投入产出规模变化 | 第184-187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投资与政府供给资金收入比较分析 | 第187-18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下拨资金的比较分析 | 第189-192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决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 第192-20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决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193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决定的实证分析 | 第193-20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规模的预测分析:基于灰色系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第201-206页 |
·灰色时间序列生成 | 第202页 |
·建模测算 | 第202-204页 |
·模型检验 | 第204-205页 |
·模型预测 | 第205-206页 |
·结论分析 | 第206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206-209页 |
11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结构分析 | 第209-24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总体结构发展和变动分析 | 第210-212页 |
·公共资本性产品支出和公共服务性产品支出结构发展和变动分析 | 第212-222页 |
·公共资本性产品支出发展和变动分析 | 第213-218页 |
·公共服务性产品支出发展和变动分析 | 第218-222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区域分布和变动分析 | 第222-234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区域分布分析——静态视角 | 第222-228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区域变动分析——动态视角 | 第228-234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内部结构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供给级次的角度 | 第234-237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237-241页 |
12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 第241-25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经济增长效应 | 第241-249页 |
·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与经济增长:一般性分析 | 第241-244页 |
·基于C—D函数: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经济效应模型 | 第244-24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和经济增长: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249-254页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概述 | 第249-251页 |
·目的和变量 | 第251页 |
·面版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分析 | 第251-254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254-256页 |
13 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公共需求偏好分析 | 第256-279页 |
·理论和现实: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背景 | 第256-259页 |
·理论背景 | 第256-258页 |
·现实背景 | 第258-25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259-260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的界定 | 第259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对象界定 | 第259-260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研究设计 | 第260-263页 |
·调查研究目的 | 第260页 |
·调查研究方案设计 | 第260-263页 |
·基于DIY调查问卷: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263-276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实证分析 | 第264-270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的满意度实证分析 | 第270-276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276-279页 |
14 需求、筹资、供给管理: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长效供给机制构建 | 第279-298页 |
·重要前提: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 第279-282页 |
·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的现实难点 | 第279-280页 |
·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的现实基础 | 第280-281页 |
·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 第281-282页 |
·构建国有林区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 | 第282-284页 |
·构建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长效筹资机制 | 第284-289页 |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明晰供给职责 | 第284-285页 |
·建立公共治理框架下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中心筹资模式 | 第285-289页 |
·构建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机制 | 第289-294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筹资与生产的有效组合方式 | 第289-291页 |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管理制度模型 | 第291-294页 |
·本章研究小结 | 第294-298页 |
15 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第298-305页 |
·研究结论 | 第298-302页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302-303页 |
·研究展望 | 第303-305页 |
参考文献 | 第305-312页 |
附录 | 第312-315页 |
个人简介 | 第315-31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316-317页 |
导师简介 | 第317-318页 |
致谢 | 第318-3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