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CDM项目方法学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 ·造林再造林CDM项目的提出 | 第9-10页 |
| ·造林再造林CDM项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造林再造林CDM项目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造林再造林CDM项目的程序 | 第11页 |
| ·国外研究及实施情况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我国林业CDM项目实施现状 | 第13-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关键 | 第15-16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 ·自然条件 | 第16页 |
| ·气候 | 第16页 |
| ·土壤 | 第16页 |
| ·植被 | 第16页 |
| ·水利 | 第16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6-19页 |
| 3 目前通用的A/R CDM项目方法学 | 第19-29页 |
| ·A/R CDM项目的基线方法学 | 第19-22页 |
| ·基线的含义及类型 | 第19页 |
| ·基线活动方式 | 第19-20页 |
| ·碳库的选择 | 第20页 |
| ·项目边界的确定 | 第20-21页 |
| ·项目区分层 | 第21页 |
| ·项目预测 | 第21-22页 |
| ·A/R CDM项目的额外性 | 第22-23页 |
| ·A/R CDM项目的碳泄漏 | 第23-24页 |
| ·碳泄漏的内涵 | 第23页 |
| ·A/R CDM项目活动潜在泄漏 | 第23-24页 |
| ·A/R CDM项目的非持久性 | 第24-26页 |
| ·非持久性的概念 | 第24-25页 |
| ·lCERs和tCERs的含义 | 第25页 |
| ·非持久性风险 | 第25-26页 |
| ·A/R CDM项目的监测方法学 | 第26-28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项目边界监测 | 第26页 |
| ·实际净温室气体汇清除监测 | 第26-27页 |
| ·边界外碳泄漏监测 | 第27-28页 |
| ·核证减排量(CER)的计算 | 第28-29页 |
| 4 方法学的应用及碳汇计量 | 第29-37页 |
| ·基线情景的确定 | 第29页 |
| ·项目边界及碳库的选择 | 第29页 |
| ·基线情景的选择 | 第29页 |
| ·项目情景的确定及碳汇计量 | 第29-35页 |
| ·基准净温室气体汇清除估算 | 第29-30页 |
| ·实际净温室气体汇清除估算 | 第30-34页 |
| ·人为净温室气体排放估算 | 第34页 |
| ·碳泄漏估算 | 第34-35页 |
| ·核证减排量的估算 | 第35-37页 |
| 5 成本效益分析 | 第37-40页 |
| ·生态林造林成本估算 | 第37-38页 |
| ·桔园造林成本估算 | 第38页 |
| ·桔园投资 | 第38页 |
| ·桔园收益 | 第38页 |
| ·碳汇收益估算 | 第38-39页 |
| ·目前国际碳汇市场 | 第38-39页 |
| ·项目造林碳汇收益 | 第39页 |
| ·项目总的经济收益 | 第39-40页 |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0-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 ·对未来项目的几点建议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