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动物园生态展示区设计初探--以大猩猩展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9-12页 |
·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城市动物园生态展示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动物展示的历史演变 | 第12-13页 |
·动物展示区设计研究理论 | 第13-14页 |
·城市动物园生态展示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国外城市生态动物展示区建设与发展 | 第14-16页 |
·国内城市生态动物展示区建设与发展 | 第16-19页 |
3 动物行为与生境的关系 | 第19-25页 |
·行为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行为的定义与结构 | 第19页 |
·动物园关于动物行为研究的历史 | 第19-20页 |
·行为的表达空间 | 第20-23页 |
·圈养空间与大猩猩的个体行为 | 第20-21页 |
·圈养空间与大猩猩的社会行为 | 第21-22页 |
·逃逸空间 | 第22-23页 |
·行为与生境 | 第23页 |
·丰富圈养环境的定义 | 第23页 |
·丰富圈养环境的内容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4 大猩猩生态展示区的空间设计 | 第25-40页 |
·空间的组成 | 第25页 |
·空间的规模、大小及边缘 | 第25-28页 |
·空间的类型 | 第28-30页 |
·空间的视线无障碍设计 | 第30-35页 |
·隐形隔离法 | 第30-31页 |
·多视点观察法 | 第31-35页 |
·空间的自然式布局 | 第35-37页 |
·空间的细化 | 第35-36页 |
·空间的互动 | 第36-37页 |
·相关丰容设施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5 大猩猩生态展示区的植物运用 | 第40-55页 |
·生态动物展示中的植物基本内涵 | 第40-43页 |
·植物在生态动物展示的属性 | 第40-42页 |
·多样性 | 第40页 |
·不确定性 | 第40页 |
·场所性 | 第40-41页 |
·拼合性 | 第41页 |
·边缘性 | 第41页 |
·参与性 | 第41-42页 |
·延续性 | 第42页 |
·植物在生态动物展示的作用 | 第42-43页 |
·体现美学价值 | 第42页 |
·催化作用 | 第42-43页 |
·提高栖息地沉浸式展出效果 | 第43页 |
·大猩猩馆生态展示的植物选择 | 第43-50页 |
·选择能集中表现特定区域特性的植物 | 第44-46页 |
·选择与原生境特有种的特性相似的植物 | 第46-49页 |
·选择与动物行为相适应的抗性强的植物 | 第49页 |
·选择易养护、低维护成本的植物 | 第49-50页 |
·大猩猩馆生态展示的植物应用 | 第50-54页 |
·尊重场地,充分利用现有植被 | 第50页 |
·自然过渡动物展示与游人参观区 | 第50-51页 |
·营造原生境的植物景观空间 | 第51页 |
·创造动物对植物触觉感知的环境 | 第51-53页 |
·营造浓荫蔽日的植物景观效果 | 第53-54页 |
·节约水资源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6 大猩猩生态展示区对我们的启示 | 第55-58页 |
7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图纸目录(中文) | 第62-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