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煤矿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1 绪论 | 第15-21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 第18-20页 |
| ·论文工作概况 | 第20-21页 |
| 2 祁东矿区地质概况 | 第21-31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26页 |
| ·区域地理概况 | 第21页 |
| ·区域地层 | 第21页 |
| ·区域构造 | 第21-25页 |
| ·区域岩浆岩侵入情况及影响 | 第25-26页 |
| ·矿井地质概况 | 第26-3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页 |
| ·地层特征 | 第26-28页 |
| ·煤岩及煤质特征 | 第28页 |
| ·井田地质构造 | 第28-31页 |
| 3 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的控制作用 | 第31-41页 |
| ·地质构造与瓦斯赋存的关系 | 第31-34页 |
| ·区域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井田构造对瓦斯含量的控制作用 | 第32-33页 |
| ·井田断裂构造对瓦斯成分影响 | 第33-34页 |
| ·断层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一般原理 | 第34-35页 |
| ·主采煤层瓦斯涌出与断层的关系 | 第35页 |
| ·断层落差与瓦斯涌出的数值分析 | 第35页 |
| ·构造煤的发育 | 第35-41页 |
| ·构造煤的概念 | 第35-36页 |
| ·井下构造煤(软分层)的实地观测资料分析 | 第36-37页 |
| ·构造煤的判识 | 第37-39页 |
| ·构造煤发育对煤层瓦斯突出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 第41-72页 |
| ·地质依据 | 第41-42页 |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2-44页 |
|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 第42-43页 |
| ·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3-44页 |
|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4-48页 |
| ·灰色模糊数学理论基础 | 第44-46页 |
|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6-48页 |
| ·评价指标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第48-59页 |
| ·褶皱指标 | 第48-51页 |
| ·断层密度 | 第51-54页 |
| ·断层强度 | 第54-56页 |
| ·断裂分维值 | 第56-59页 |
| ·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 | 第59-72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59-63页 |
| ·因素的确定 | 第63页 |
| ·设定定量评语集 | 第63页 |
| ·确定隶属度函数 | 第63-64页 |
| ·灰色模糊计算 | 第64页 |
| ·计算并确定构造复杂程度的等级 | 第64-72页 |
| 5 瓦斯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 | 第72-93页 |
| ·煤与瓦斯突出原因分析 | 第72页 |
| ·祁东矿瓦斯涌、突出特征 | 第72-74页 |
| ·祁东瓦斯分布特征概况 | 第72-73页 |
| ·各煤层瓦斯来源分析 | 第73-74页 |
| ·祁东矿煤与瓦斯涌、突出现象分析 | 第74页 |
| ·主要指标的确定 | 第74-75页 |
| ·评价指标的统计及分析 | 第75-83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83-84页 |
| ·因素的确定 | 第84页 |
| ·设定定量评语集 | 第84页 |
| ·确定隶属度函数 | 第84-85页 |
| ·计算并确定瓦斯灾害危险性等级 | 第85-88页 |
| ·瓦斯危险性等级划分 | 第88-93页 |
| 6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分析 | 第93-96页 |
|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 第93-95页 |
| ·防止瓦斯灾害频发应采取的措施 | 第95-96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96-98页 |
| ·结论 | 第96-97页 |
| ·建议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附录 | 第102-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