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11-15页 |
·SOD概述 | 第11页 |
·SOD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CuZn-SOD | 第12-15页 |
·干酪乳杆菌 | 第15-18页 |
·乳酸菌的益生作用 | 第15-17页 |
·作为益生菌的干酪乳杆菌 | 第17页 |
·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乳酸菌基因工程 | 第18-20页 |
·乳酸菌的转化 | 第19页 |
·乳酸菌受体系统 | 第19-20页 |
·乳酸菌食品级表达载体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E.coli CuZn-SOD基因的克隆 | 第2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网络资源及应用软件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培养基、抗生素及常规试剂的配制 | 第25-29页 |
·大肠杆菌培养 | 第29-30页 |
·大肠杆菌MG1655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0页 |
·基因组DNA的定量 | 第3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31页 |
·sodC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31页 |
·目的片段的胶回收 | 第31-3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页 |
·目的片段的TA克隆 | 第32-33页 |
·重组子的鉴定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sodC基因的PCR扩增 | 第35页 |
·重组子的菌液PCR鉴定 | 第35-37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7页 |
·sodC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37-38页 |
·E.coli CuZn-SOD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38-39页 |
·E.coli CuZn-SOD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39页 |
·E.coli CuZn-SOD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 第39-41页 |
·E.coli CuZn-SOD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3章 E.coli sodC基因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 | 第43-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5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培养基、抗生素及电击缓冲液的配制 | 第43-45页 |
·引物设计及sodC基因的PCR扩增 | 第45-46页 |
·sodC片段的胶回收 | 第46页 |
·sodC基因片段的TA克隆 | 第46页 |
·重组子的鉴定 | 第46-47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9页 |
·干酪乳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9页 |
·重组质粒pMG36e-sodC电转化干酪乳杆菌 | 第49-50页 |
·重组表达菌株的鉴定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sodC基因的PCR扩增 | 第50-51页 |
·pMD18-T-sodC的双酶切鉴定 | 第51页 |
·sodC片段的胶回收及pMG36e双酶切 | 第51页 |
·重组质粒pMG36e-sodC的酶切鉴定 | 第51-53页 |
·重组菌Lb.casei(pMG36e-sodC)的鉴定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A 缩略词表 | 第62-63页 |
附录B 大肠杆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测序图谱 | 第63-64页 |
附录C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