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孟河医派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及传承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一、医学流派对中医发展的影响第11-14页
 二、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繁荣的经验与启示第14-16页
 三、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刻不容缓第16-18页
 四、师承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第18-19页
 五、孟河医派学术传承概况第19-20页
 六、孟河马派脾胃学术传承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孟河医派马派的形成发展、学术特色、传承脉络及研究现状第22-29页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发展、学术特色第22-24页
  (一) 孟河医派的形成第22页
  (二) 孟河医派的发展第22-23页
  (三) 孟河医派之东渐第23页
  (四) 孟河医家相互学习第23-24页
  (五) 孟河医派的学术特色第24页
 二、孟河马派的形成发展、传承脉络及研究现状第24-29页
  (一) 孟河马派的形成发展第24页
  (二) 孟河马派的传承脉络第24-28页
  (三) 孟河马派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第三章 孟河马派著名医家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第29-64页
 一、马培之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第29-37页
  (一) 学术思想第29-33页
  (二) 临床应用第33-37页
  (三) 小结第37页
 二、贺季衡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第37-42页
  (一) 学术思想第37-40页
  (二) 临床应用第40-42页
  (三) 小结第42页
 三、张泽生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第42-50页
  (一) 学术思想第42-47页
  (二) 临床应用第47-49页
  (三) 小结第49-50页
 四、单兆伟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第50-64页
  (一) 学术思想第50-54页
  (二) 临床应用第54-63页
  (三)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传承规律研究第64-71页
 一、孟河医家学术相传第64页
 二、孟河医派学术思想亟需研究第64页
 三、孟河马派学术思想传承第64-67页
  (一) 马培之学术思想传承第64-65页
  (二) 贺季衡学术思想传承第65-66页
  (三) 张泽生学术思想传承第66-67页
  (四) 单兆伟学术思想传承第67页
 四、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传承规律第67-71页
  (一) 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的异同第67-69页
  (二) 影响脾胃学术思想异同的因素第69页
  (三) 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传承规律第69-71页
第五章 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传承启示与借鉴第71-79页
 一、古今中医教育模式比较第71-74页
 二、孟河马派脾胃学术思想的传承第74页
 三、单兆伟教授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第74-75页
  (一) 院校教育情况第74-75页
  (二) 师承教育情况第75页
 四、促进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第75-79页
  (一) 将师承教育引入院校教育,实行精英教育第76页
  (二) 分段实施院校与师承教育,实行个性化培养第76页
  (三) 将师承教育作为院校后教育,实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第76-78页
  (四) 为师承教育立法第78-79页
结论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肝化湿和胃法及心理治疗对新加坡功能性消化不良气滞湿阻证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参夏二术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胃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