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社会与法律
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南朝的社会和立法 | 第11-27页 |
(一) 南朝社会变动中的立法活动 | 第11-15页 |
1. 东晋末年至刘宋的社会和立法 | 第11-12页 |
2. 南齐的社会和立法 | 第12-13页 |
3. 南梁的社会和立法 | 第13-14页 |
4. 南陈的社会和立法 | 第14-15页 |
(二) 南朝立法的变动 | 第15-27页 |
1. 篇目的变化 | 第15-17页 |
2. 南朝刑罚的变化 | 第17-23页 |
3. 特权法 | 第23-27页 |
二、南朝的社会和司法 | 第27-39页 |
(一) 司法机关 | 第27-31页 |
1. 中央司法机关 | 第27-30页 |
2. 地方司法机关 | 第30-31页 |
(二) 司法制度 | 第31-39页 |
1. 起诉 | 第31-32页 |
2. 审判 | 第32-34页 |
3. 刑讯 | 第34-36页 |
4. 行刑 | 第36-37页 |
5. 赦免 | 第37-39页 |
三、儒家思想在南朝法律上的体现 | 第39-45页 |
(一) 维护家族秩序 | 第40-43页 |
1. 立法上维护家族秩序 | 第41页 |
2. 司法上维护家族秩序 | 第41-43页 |
(二) 维护贵族官僚特权 | 第43-45页 |
1. 沿用了保护贵族特权的“八议” | 第44页 |
2. “官当”入律 | 第44-45页 |
四、南朝法律的特点、评价及影响 | 第45-48页 |
(一) 南朝法律的特点 | 第45-47页 |
1. 法律变动不大 | 第45-46页 |
2. 社会对法律的不重视 | 第46页 |
3. 法律适用随意性大 | 第46-47页 |
(二) 南朝法律的评价及影响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