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形式的变迁--论齐美尔的社会美学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7页 |
第一章 齐美尔与社会美学:两种边缘性 | 第27-60页 |
第一节 社会美学:内涵与背景 | 第28-36页 |
第二节 社会美学的问题意识与现代“意义链” | 第36-45页 |
第三节 齐美尔式风格:一种另类写作 | 第45-53页 |
第四节 边缘人齐美尔 | 第53-60页 |
第二章 货币:社会美学之经验分析(一) | 第60-93页 |
第一节 货币作为一种社交形式 | 第61-70页 |
第二节 货币与现代价值感的形成 | 第70-79页 |
第三节 货币与个体存在的通约 | 第79-86页 |
第四节 现代货币的文化隐喻 | 第86-93页 |
第三章 时尚:社会美学之经验分析(二) | 第93-102页 |
第一节 时尚作为一种社交形式 | 第93-96页 |
第二节 时尚的现代性象征 | 第96-102页 |
第四章 爱欲:社会美学之经验分析(三) | 第102-122页 |
第一节 柏拉图式的爱欲与现代的爱欲 | 第103-114页 |
第二节 卖淫:现代爱欲的罂粟花 | 第114-122页 |
第五章 社交形式的美学品格 | 第122-143页 |
第一节 形式品格:无形式的形式 | 第122-127页 |
第二节 心理品格:游戏 | 第127-136页 |
第三节 精神品格:从社交性到宗教虔诚 | 第136-143页 |
第六章 生活风格:社交形式的修辞 | 第143-169页 |
第一节 风格:回到修辞 | 第144-152页 |
第二节 生活风格与社会修辞 | 第152-165页 |
第三节 现代生活风格的超越 | 第165-169页 |
第七章 社会美学的当代回响及其意义 | 第169-198页 |
第一节 货币在现代“怨恨”中的作用 | 第170-176页 |
第二节 曼海姆:消失的距离 | 第176-183页 |
第三节 海德格尔:我住在乡下 | 第183-190页 |
第四节 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 | 第190-198页 |
结语 | 第198-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1页 |
附录一:齐美尔简略年谱 | 第211-212页 |
附录二: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简目 | 第212-213页 |
后记 | 第213-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