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心证的保障与限制机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自由心证的意蕴 | 第11-14页 |
(一) 自由心证的词源与涵义 | 第11-13页 |
(二) 自由心证的具体内容 | 第13-14页 |
二、自由心证的历史擅变 | 第14-19页 |
(一) 西方主要国家自由心证的历史沿革 | 第14-17页 |
(二) 自由心证在中国之命运 | 第17-19页 |
三、心证的形成过程 | 第19-22页 |
(一) 心证事实形成的时间—先有事实还是后有事实 | 第19-20页 |
(二) 心证形成过程的影响—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 第20-22页 |
四、自由心证内部保障与限制 | 第22-36页 |
(一) 证据裁判原则 | 第23-24页 |
(二) 经验法则 | 第24-27页 |
(三) 证明标准 | 第27-30页 |
(四) 证明责任 | 第30-32页 |
(五) 辩论主义 | 第32-34页 |
(六) 判决理由和公开 | 第34-36页 |
五、自由心证外部保障与限制 | 第36-45页 |
(一) 自由心证与民事诉讼目的的互动 | 第36-38页 |
(二) 司法独立 | 第38-40页 |
(三) 法官素质 | 第40-43页 |
(四) 法官中立 | 第43-45页 |
六、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的两个进路 | 第45-51页 |
(一) 判例制度—一个有益的历史回归 | 第45-47页 |
(二) 证明模式的选择—一个有益的探索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