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社会公平合作体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化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目次第14-17页
1.研究的缘起以及问题的思考第17-48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公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第17-21页
     ·城乡二元体制:基本结构不公延续至今第18-19页
     ·非均衡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公共资源与利益配置不公第19-20页
     ·城乡壁垒不断强化身份等级分化第20页
     ·发展的负外部性:农民为城市或者工业的发展买单第20-21页
   ·农村治理的公平现状: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现象及其思考第21-29页
     ·基层治理的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连续爆发第22-26页
     ·基层治理的合作共荣:共享、共富、稳定、和谐第26-29页
   ·本文研究的现实思考第29-31页
   ·文献综述第31-44页
     ·对正义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第31-33页
     ·对罗尔斯正义论研究的述评第33-37页
     ·对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研究第37-38页
     ·对当前基层冲突现象的研究第38-39页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第39-42页
     ·研究评述与思考第42-44页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44-48页
2.社会公平合作体系:内涵的界定第48-93页
   ·罗尔斯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基本内涵第50-63页
     ·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基本内涵第50-53页
     ·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三要素第53-56页
     ·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发展目标:良序社会第56-63页
   ·社会基本结构第63-72页
     ·基本结构的含义第63-64页
     ·社会基本结构的构成第64-69页
     ·基本结构之于良序社会的意义第69-72页
   ·社会公平合作实现的前提:公民理性与德性第72-93页
     ·公民理性与公共理性第73-84页
     ·公民德性第84-93页
3.社会公平合作体系之规则体系第93-111页
   ·公平的社会合作体系之事前原则第93-100页
     ·事前原则之自由平等原则:权利优先与权利平等原则第93-99页
     ·事前原则之机会平等与竞争平等原则第99-100页
   ·公平合作体系之事中原则:等利害的交换法则第100-102页
     ·自由交换原则第101页
     ·必须坚持比例平等或者按贡献分配的原则第101-102页
   ·公平合作体系之事后原则:需要与应得原则的补偿与保障第102-107页
     ·进行必要的社会调节,以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第103-104页
     ·保障所有公民"最弱"意义上的自由的必然要求第104-105页
     ·是自由与公正内在契合的必然要求第105-107页
   ·正义的维护原则:矫正原则第107-111页
     ·矫正原则的基本内涵第107-108页
     ·矫正原则对社会公平合作的意义所在第108-111页
4.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制度架构第111-141页
   ·权力与权利体系:合作博弈的基本凭借第111-115页
   ·公共协商体系:良性沟通、互动的有效保障第115-125页
     ·公共协商体系的建构是政治发展及政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第115-118页
     ·公共协商责任第118-121页
     ·公共协商体系的功能第121-123页
     ·多元化的公共协商途径第123-125页
   ·公共决策体系:合作博弈与方案优化的过程第125-135页
     ·公共决策失范及其负面影响第126-130页
     ·社会公平合作视角下公共决策体系的再构第130-135页
   ·利益分配体系:公平的解决基本善问题第135-141页
     ·利益整合的必要性第136-137页
     ·实现利益公平分配的思考第137-141页
5 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的实现:协作治理机制第141-165页
   ·治理理论述评第141-143页
   ·公共协商:合作治理的必要程序第143-146页
   ·从合作治理到协作治理:概念的提出与创新第146-158页
     ·合作治理理念第146-148页
     ·合作治理模式第148-151页
     ·合作治理模式的优点第151-153页
     ·协作治理观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第153-158页
   ·协作治理机制的构建:规则再造与角色重塑第158-165页
     ·规则再造第160-161页
     ·角色重塑第161-165页
6.公平社会合作体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瑞安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的实证研究第165-216页
   ·瑞安农协的基本概况第168-180页
     ·瑞安农协的成立第169-173页
     ·瑞安农协的基本运作情况第173-176页
     ·瑞安农协在全省甚至全国引起的反响第176-180页
   ·瑞安农协的制度建构第180-192页
     ·瑞安农协的组织架构与权力关系第180-183页
     ·瑞安农协:社会公平合作体系理念的体现第183-192页
   ·瑞安农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与思考第192-216页
     ·金融合作与信用建设第192-201页
     ·瑞安农协流通合作的探索:农民主体与供销合作社的整合优化第201-205页
     ·瑞安农协的生产与科技合作,系统整合第205-206页
     ·瑞安农协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意义分析第206-210页
     ·瑞安农协的再思考第210-216页
7.结语:多中心协作治理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然选择第216-234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协作治理的国际经验第216-224页
     ·完善的地方治理法治体系,构建起公平的供给规则和制度规范第216-217页
     ·完善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多元的合作供给方式第217-222页
     ·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协力推进第222-223页
     ·完善的监督制衡第223-224页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再思考第224-230页
     ·应实现高度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第224-226页
     ·构建多中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第226-227页
     ·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第227-228页
     ·农民组织化建设第228页
     ·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228-229页
     ·健全监督与制约制度第229-230页
   ·多中心协作治理是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出路第230-234页
参考文献第234-247页
作者简历第247-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文化的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