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恩与莫斯作品的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美国西海岸的建筑创新(研究背景) | 第7页 |
·美国西海岸的两位建筑师(研究对象) | 第7-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中国建筑的道路(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梅恩与莫斯建筑理念形成背景 | 第12-15页 |
·多元冲突的洛杉矶 | 第12-13页 |
·20 世纪60 年代的时代背景 | 第13页 |
·圣莫尼卡学派 | 第13-14页 |
·盖里的影响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梅恩的建筑理念与作品分析 | 第15-46页 |
·建筑形态生成理论 | 第15-19页 |
·梅恩的建筑形态生成理论 | 第15-16页 |
·建筑形态生成理论的技术支持 | 第16-18页 |
·建筑形态生成的过程 | 第18-19页 |
·纽约库珀学院科学与艺术大楼 | 第19-26页 |
·概念的产生 | 第19-20页 |
·中庭系统形态的生成 | 第20-22页 |
·室内流线系统的生成 | 第22-24页 |
·外部形态系统的生成 | 第24-25页 |
·多系统综合作用 | 第25-26页 |
·加州卡希尔理工学院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中心 | 第26-31页 |
·概念的产生 | 第26-28页 |
·中心垂直体量的形态生成 | 第28-29页 |
·外表皮系统的形态生成 | 第29页 |
·景观与视觉流线系统的生成 | 第29-30页 |
·功能组织系统的生成 | 第30-31页 |
·多系统综合作用 | 第31页 |
·亚历山大科学中心学校 | 第31-37页 |
·概念的产生 | 第32页 |
·历史建筑军械库的内部空间 | 第32-36页 |
·新北楼形态生成 | 第36-37页 |
·建筑形态生成过程中的关注点 | 第37-45页 |
·设计问题的提出 | 第38-39页 |
·对土地的认知 | 第39-42页 |
·建筑的可持续性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莫斯的建筑理念与作品分析 | 第46-75页 |
·当代艺术的影响 | 第47-51页 |
·层次性 | 第47-50页 |
·连通性 | 第50-51页 |
·新与旧的反抗和延续 | 第51-53页 |
·欧几里得几何变形(几何形体塑造) | 第53-72页 |
·旧建筑改造中的“插件” | 第53-62页 |
·新建筑中的几何形体生成 | 第62-72页 |
·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5-78页 |
·两位建筑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第75-77页 |
·复杂多元背景下的创新 | 第75-76页 |
·对待数字化的态度 | 第76页 |
·两位建筑师的不同之处 | 第76-77页 |
·论文中的不足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