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林甸县城区10KV 配电网现状及配电自动化设计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林甸县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概要 | 第15-25页 |
·设计原则 | 第15页 |
·设计依据及要求 | 第15-16页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16-24页 |
·系统结构 | 第16页 |
·系统功能要求 | 第16-22页 |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22页 |
·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范围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馈线自动化实现 | 第25-34页 |
·开关及配套终端的技术要求 | 第25-26页 |
·开关设备选择原则 | 第25页 |
·终端设备选择原则 | 第25-26页 |
·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的基本类型与比较 | 第26-29页 |
·就地控制方式 | 第26-28页 |
·远方集中控制方式 | 第28-29页 |
·综合智能控制方式 | 第29页 |
·本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FA 方案设计与选择 | 第29-33页 |
·现有磷肥——局直、红旗——四合环路FA 方案 | 第30-31页 |
·新增乳品厂——东兴、东兴——四合环路FA 方案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 | 第34-47页 |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思路 | 第34-35页 |
·系统通信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系统整体通信结构 | 第35页 |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实施 | 第35-36页 |
·主站与子站之间通信方式 | 第36页 |
·子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 | 第36页 |
·通信规约 | 第36-42页 |
·数据链路层规约 | 第36-38页 |
·传输层规约 | 第38-39页 |
·应用层规约 | 第39-42页 |
·通信程序实现 | 第42-46页 |
·通讯服务程序基本通讯流程 | 第42-43页 |
·通讯服务程序举例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设计 | 第47-57页 |
·配电自动化主站硬件设计 | 第47-49页 |
·硬件整体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配电自动化主站硬件配置 | 第49页 |
·配电自动化主站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配电自动化主站软件结构设计 | 第49页 |
·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配置 | 第49-50页 |
·系统实际运行界面 | 第50-53页 |
·林甸县城区配电自动化效益分析 | 第53-56页 |
·用成本——效益法确定开关的数量和位置 | 第53-54页 |
·配电网实现自动化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54-55页 |
·工作效益分析 | 第55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5页 |
·配电网自动化的效益分析结论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