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稳像功能的无线激光通信ATP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自由空间光通信 | 第8-9页 |
| §1.2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特点 | 第9-11页 |
| §1.3 无线激光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 §1.4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4.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4.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3页 |
| §1.5 ATP系统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 §1.6 研究的重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 | 第15-29页 |
| §2.1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结构 | 第15页 |
| §2.2 光学天线 | 第15-17页 |
| §2.2.1 光学天线的设计要求 | 第16页 |
| §2.2.2 卡塞格伦天线 | 第16-17页 |
| §2.3 信标光和信号光的分离设计 | 第17-19页 |
| §2.4 激光器 | 第19-21页 |
| §2.4.1 激光器的介绍 | 第19-20页 |
| §2.4.2 激光器功率的选择 | 第20-21页 |
| §2.5 ATP控制系统 | 第21-27页 |
| §2.5.1 粗跟踪控制系统 | 第22-25页 |
| §2.5.2 精跟踪控制系统 | 第25-27页 |
| §2.6 通信模块 | 第27-28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ATP探测器与跟踪扫描方案 | 第29-51页 |
| §3.1 捕获瞄准方案 | 第29-30页 |
| §3.2 光束捕获方案 | 第30-35页 |
| §3.2.1 信标光捕获 | 第30-31页 |
| §3.2.2 扫描路径的分析 | 第31-33页 |
| §3.2.3 信标光捕获方式的选择 | 第33-35页 |
| §3.3 扫描精度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 §3.4 位置的探测与对准 | 第36-42页 |
| §3.4.1 四象限探测器(4QD) | 第36-39页 |
| §3.4.2 位置敏感器件PSD | 第39-41页 |
| §3.4.3 电荷耦合器件(CCD) | 第41-42页 |
| §3.5 探测器的选择 | 第42-43页 |
| §3.6 粗跟踪探测器的参数 | 第43-45页 |
| §3.7 CCD采集激光信号试验 | 第45-46页 |
| §3.8 信标光位置的提取 | 第46-50页 |
| §3.8.1 均值滤波 | 第47-48页 |
| §3.8.2 图像二值化 | 第48-49页 |
| §3.8.3 质心算法 | 第49-50页 |
| §3.9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稳像功能的设计 | 第51-59页 |
| §4.1 机械陀螺仪 | 第51-52页 |
| §4.2 具有稳像功能的通信设计 | 第52-53页 |
| §4.3 二自由度机械式陀螺仪 | 第53-55页 |
| §4.4 二自由度机械式陀螺仪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 §4.5 别汉棱镜 | 第56-57页 |
| §4.6 稳像的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