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取向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选题及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政工作功能取向概论 | 第15-30页 |
·定义引论 | 第15-20页 |
·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取向集锦研议 | 第15-17页 |
·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政工作功能取向及其特点 | 第17-20页 |
·内涵推论 | 第20-26页 |
·推崇和谐理念 | 第21-22页 |
·发展和谐文化 | 第22-24页 |
·营造和谐氛围 | 第24-25页 |
·凝聚和谐意志 | 第25-26页 |
·本质刍论 | 第26-30页 |
·人的发展价值与经济发展价值之和谐统一 | 第26-27页 |
·人的目的性与社会发展规律性之和谐统一 | 第27-28页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环境状态之和谐统一 | 第28-29页 |
·对现实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之和谐统一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思政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价值定位 | 第30-41页 |
·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 | 第30-34页 |
·维护公平正义环境 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 第30-31页 |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31-32页 |
·建设生态道德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32-34页 |
·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 | 第34-41页 |
·提供政治保障 | 第34-35页 |
·加强思想激励 | 第35-37页 |
·夯实道德基础 | 第37-38页 |
·开展心理疏导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和谐社会视阈中思政工作的功能取向形态 | 第41-58页 |
·社会工具性功能取向 | 第41-46页 |
·注重和谐社会的发展导向 | 第41-42页 |
·致力和谐社会的运行保障 | 第42-44页 |
·倾心和谐社会的矛盾调节 | 第44-46页 |
·群体公益性功能取向 | 第46-52页 |
·培育社会主体的和谐思想 | 第47-48页 |
·打造互帮互助的和谐环境 | 第48-50页 |
·有效应对影响和谐的突发事件 | 第50-52页 |
·个体人本性功能取向 | 第52-58页 |
·推动个体的和谐人格形成 | 第52-54页 |
·提供个体道德生长的和谐环境 | 第54-56页 |
·促使个体获得幸福和谐生活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和谐社会里思政工作功能取向的实现 | 第58-74页 |
·实现的基本方式 | 第58-64页 |
·注重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 | 第58-59页 |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行 | 第59-61页 |
·实施理念灌输与行为规范配套 | 第61-62页 |
·力行内部机制与外部保障兼顾 | 第62-64页 |
·实现的主要途径 | 第64-70页 |
·以思想理论教育普及和谐思想基础 | 第64-67页 |
·以和谐文化创建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 第67-68页 |
·以基层和谐活动推进和谐社会进程 | 第68-69页 |
·以和谐交流平台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 第69-70页 |
·实现的特色手段 | 第70-74页 |
·运用弘扬和谐旋律的现代化工具 | 第70-72页 |
·加强人文关怀情境中的心理疏导 | 第72页 |
·强化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