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轿车碰撞性能试验分析及车身结构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意义第8页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发展现状第8-12页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第9-10页
     ·欧洲汽车安全法规第10页
     ·中国汽车安全法规第10-11页
     ·新车评价规程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第11-12页
   ·国内外被动安全研究现状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碰撞试验法规和新车评价规程研究第14-18页
   ·碰撞试验法规第15-16页
     ·正面碰撞试验法规第15-16页
     ·侧面碰撞试验法规第16页
   ·新车评价规程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实车碰撞设施和程序第18-24页
   ·碰撞区第18-19页
   ·牵引系统第19-20页
   ·光学测量系统第20-22页
   ·电测量系统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4章 正面碰撞性能试验分析第24-31页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设计原则第24-25页
   ·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第25-28页
     ·双台阶加速度波形分析第25-27页
     ·车辆碰撞加速度模型第27-28页
   ·正碰试验结果分析第28-30页
     ·车身加速度波形对比分析第28-29页
     ·指标要求和最优值对比第29页
     ·四种车型乘员伤害指标对比分析第29-30页
   ·碰撞加速度波形与乘员伤害指标的相关性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5章 多边形薄壁管碰撞吸能性研究第31-37页
   ·管形与吸能性第31-32页
   ·管材厚度与抗弯性第32-33页
   ·预变形设置与吸能性第33-35页
   ·薄壁管件褶皱变形的模拟计算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6章 汽车正面碰撞车身变形控制方法第37-40页
   ·控制主要耐撞结构的碰撞变形第37页
   ·汽车正面耐撞结构设计第37-39页
     ·汽车正面碰撞结构变形控制要求第37-38页
     ·理想汽车正面碰撞耐撞结构设计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7章 约束系统部件的碰撞性能设计第40-47页
   ·安全带的碰撞性能设计第40-43页
     ·汽车正面碰撞过程分析第40页
     ·最先进安全带的作用过程第40-42页
     ·安全带约束系统的选择第42-43页
   ·转向机构的碰撞性能设计第43-44页
   ·安全气囊的碰撞性能设计第44-46页
     ·安全气囊的作用第44-45页
     ·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第45页
     ·安全气囊的吸能性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8章 汽车侧撞安全性改进的研究第47-53页
   ·C-NCAP中假人性能评分指标第47-48页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设计指导原则第48-49页
   ·汽车侧面安全性能的改进第49-52页
     ·车型的第一次C-NCAP侧碰撞试验第49-50页
       ·车型的第二次C-NCAP侧碰撞试验第50-51页
     ·车型的第三次C-NCPA侧碰撞试验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总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标准路面谱室内再现控制研究
下一篇:汽车后视镜检测系统的研究及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