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0页 |
·禽流感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禽流感病毒简介 | 第12-13页 |
·禽流感的流行与危害 | 第13页 |
·禽流感的诊断方法 | 第13-14页 |
·禽流感疫苗 | 第14页 |
·抗原表位的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抗原表位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及其表位的研究 | 第16-17页 |
·血凝素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第16-17页 |
·HA抗原表位 | 第17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CTC菌株的S-层蛋白 | 第17-18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S-层蛋白CTC表面展示系统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20页 |
·酶、试剂盒及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3页 |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页 |
·抗生素的配置 | 第20-22页 |
·感受态制备所用试剂 | 第22页 |
·质粒抽提与鉴定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相关溶液 | 第23页 |
·Western-blot相关溶液 | 第23页 |
·生物学软件与相关的生物学网址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30页 |
·HA1基因序列预测分析 | 第24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PCR扩增 | 第2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25-26页 |
·PCR产物回收、连接和转化 | 第26页 |
·阳性质粒的快速鉴定与测序 | 第26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操纵元的插入 | 第27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株BMB171感受态的制备 | 第27页 |
·电转化 | 第27页 |
·导入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重组菌株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 第28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28页 |
·血凝试验方法 | 第28页 |
·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 第28页 |
·SDS-PAGE电泳 | 第28页 |
·Western blot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信号肽的预测 | 第30页 |
·DNASTAR软件分析HA1二级结构 | 第30-31页 |
·α-螺旋、β-折叠分析 | 第31页 |
·转角、无规则卷曲、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性预测 | 第31页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第31-33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3页 |
·重组菌株的构建 | 第33-34页 |
·导入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 | 第34-35页 |
·重组菌株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 第35-38页 |
·重组菌株的血凝试验 | 第35-37页 |
·重组菌株的血凝抑制试验 | 第37-38页 |
·SDS-PAGE电泳 | 第38-39页 |
·WESTERN-BLOT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禽流感H5N1的HA1抗原表位基因的预测及克隆 | 第40页 |
·重组菌株的构建 | 第40-41页 |
·重组芽胞杆菌的蛋白表达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硕士研究生其间已发表文章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