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东西部接受基督教之差异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2-15页 |
| (三) 主要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 一、清代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播概况 | 第17-26页 |
| (一) 基督教传入中国 | 第17-18页 |
| (二) 清以前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播 | 第18-19页 |
| (三) 清代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播 | 第19-26页 |
| 二、山东民众对基督教认同感的地域差异 | 第26-41页 |
| (一) 教案 | 第26-32页 |
| (二) 教育、医疗和慈善机构 | 第32-41页 |
| 三、山东民众对基督教认同感的地域差异之原因探讨 | 第41-65页 |
| (一) 儒家文化的影响 | 第42-46页 |
| (二) 自然、经济和文化环境差异 | 第46-51页 |
| 1、自然和人为灾害频发 | 第46-49页 |
| 2、运河的衰落 | 第49-50页 |
| 3、鲁西地区的民间文化 | 第50-51页 |
| (三) 基督教内部不同派别传教之差异 | 第51-58页 |
| (四) 山东地方社会组织结构差异 | 第58-65页 |
| 1、官绅——反教活动的动力 | 第58-62页 |
| 2、民间社会组织——宗族家族的影响 | 第62-64页 |
| 3、鲁西盗匪活动猖獗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