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8-44页 |
1.1 引言 | 第18页 |
1.2 荧光调控机理 | 第18-24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 | 第18-19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ICT) | 第19-21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FRET) | 第21-22页 |
1.2.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ESIPT) | 第22-23页 |
1.2.5 螺环开关机理 | 第23-24页 |
1.3 硫化氢(H_2S)及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1.3.1 硫化氢(H_2S)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1.3.2 生物硫醇的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4 次氯酸(HOCl)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1.4.1 基于氧化硫族化合物的荧光探针 | 第33-34页 |
1.4.2 基于氧化含N基团的荧光探针 | 第34-36页 |
1.4.3 基于氧化C=C识别基团的荧光探针 | 第36页 |
1.4.4 基于氧化甲氧基苯酚和茴香胺的荧光探针 | 第36-38页 |
1.4.5 基于氧化其它基团的荧光探针 | 第38-39页 |
1.5 金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39-43页 |
1.5.1 基于活化炔烃键的Au~(3+)荧光探针 | 第40-41页 |
1.5.2 基于其它反应的Au~(3+)荧光探针 | 第41-43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基于裂解NBD胺机理的生物硫醇荧光探针 | 第44-61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46-49页 |
2.3.1 化合物2-1a的合成 | 第46-47页 |
2.3.2 化合物2-1b的合成 | 第47-49页 |
2.4 探针2-1a对H_2S的识别研究 | 第49-56页 |
2.4.1 光谱和细胞测试的准备 | 第49页 |
2.4.2 探针2-1a对H_2S识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 第49-50页 |
2.4.3 探针2-1a与H_2S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50-51页 |
2.4.4 探针2-1a对H_2S滴定研究 | 第51页 |
2.4.5 探针2-1a对H_2S的选择性和竞争性研究 | 第51-53页 |
2.4.6 探针2-1a对H_2S识别的pH研究 | 第53-54页 |
2.4.7 探针2-1a对H_2S识别的机理研究 | 第54-55页 |
2.4.8 探针2-1a在活体细胞中对H_2S的成像 | 第55-56页 |
2.5 探针2-1b对半胱氨酸(Cys)的识别研究 | 第56-60页 |
2.5.1 光谱测试准备 | 第56页 |
2.5.2 探针2-1b与Cys反应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 | 第56-57页 |
2.5.3 探针2-1b与Cys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57页 |
2.5.4 探针2-1b对Cys滴定研究 | 第57-58页 |
2.5.5 探针2-1b选择性研究 | 第58-59页 |
2.5.6 探针2-1b与Cys作用的pH研究 | 第59页 |
2.5.7 探针2-1b对Cys识别的机理研究 | 第59-6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基于硒吗啡啉基团可逆识别次氯酸的荧光探针 | 第61-75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62-63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65页 |
3.3.1 化合物3-5的合成 | 第63页 |
3.3.2 化合物3-4的合成 | 第63页 |
3.3.3 硒吗啡啉的合成 | 第63页 |
3.3.4 化合物3-3的合成 | 第63-64页 |
3.3.5 化合物3-2的合成 | 第64页 |
3.3.6 目标物3-1的合成 | 第64-65页 |
3.4 探针3-1对HOCl的识别研究 | 第65-74页 |
3.4.1 光谱和细胞测试的准备 | 第65页 |
3.4.2 探针3-1对HOCl识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 第65-66页 |
3.4.3 探针3-1对HOCl识别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66-67页 |
3.4.4 探针3-1对HOCl识别的荧光滴定研究 | 第67页 |
3.4.5 探针3-1对HOCl识别的选择性研究 | 第67-68页 |
3.4.6 探针3-1对HOCl识别的pH研究 | 第68-69页 |
3.4.7 探针3-1对HOCl识别机理研究 | 第69-70页 |
3.4.8 探针3-1可逆性的研究 | 第70页 |
3.4.9 探针3-1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70-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基于BODIPY的OFF-ON型Au~(3+)荧光探针 | 第75-86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76-77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76-77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77页 |
4.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77-79页 |
4.3.1 化合物4-3的合成 | 第77-78页 |
4.3.2 化合物4-2的合成 | 第78页 |
4.3.3 目标化合物4-1的合成 | 第78页 |
4.3.4 目标化合物4-0的合成 | 第78-79页 |
4.4 探针4-1对Au~(3+)的识别研究 | 第79-85页 |
4.4.1 光谱和细胞测试的准备 | 第79页 |
4.4.2 探针4-1与Au~(3+)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79-80页 |
4.4.3 探针4-1与Au~(3+)反应的荧光滴定研究 | 第80-81页 |
4.4.4 探针4-1与Au~(3+)反应的选择性研究 | 第81-83页 |
4.4.5 探针4-1与Au~(3+)反应的pH研究 | 第83页 |
4.4.6 探针4-1与Au~(3+)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83页 |
4.4.7 探针4-1检测自然水体系中的Au~(3+) | 第83-84页 |
4.4.8 探针4-1生物荧光成像研究 | 第84-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附录 | 第100-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