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监管--来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1章 导论第7-12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7页
   ·文献综述第7-10页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框架结构第10-12页
第2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第12-19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2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含义第12-13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种类第13-15页
     ·传统的MBS产品第13-14页
     ·分级偿还抵押担保债券第14页
     ·MBS衍生债券第14-15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过程第15-17页
     ·构建基础资产池第15页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第15页
     ·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第15页
     ·信用增级第15-16页
     ·信用评级第16页
     ·证券的设计与销售第16页
     ·现金流管理与证券的清偿第16-17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原理第17-19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核心原理—现金流分析原理第17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本原理第17-19页
第3章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实证分析第19-30页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第19-21页
     ·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第20页
     ·改善银行资本结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第20页
     ·分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第20-21页
     ·拓宽投资渠道,扩大国内投资需求第21页
     ·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第21页
   ·我国"建元"产品的实证分析第21-27页
     ·"建元"产品的基础资产池第21-22页
     ·"建元"产品的特殊目的机构第22页
     ·"建元"产品的破产隔离第22-23页
     ·"建元"产品的信用增级第23-24页
     ·"建元"产品的信用评级第24-25页
     ·"建元"产品的定价第25-26页
     ·"建元"产品的交易第26页
     ·"建元"产品的后续管理第26页
     ·"建元"产品的参与机构第26-27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存在的不足第27-30页
     ·基础资产池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特殊目的机构SPV设立中存在的问题第28页
     ·信用增级中存在的问题第28页
     ·信用评级中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投资者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第4章 美国次贷危机回顾第30-48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第30-34页
     ·次贷危机的孕育第30-31页
     ·次贷危机的爆发第31-32页
     ·次贷危机的蔓延第32-34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影响第34-38页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暴跌第34-35页
     ·次贷危机加速美元贬值,全球性通胀压力显现第35-36页
     ·次贷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数据疲软第36-38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第38-48页
     ·货币政策因素第38-40页
     ·抵押一级市场中的恶性竞争第40-41页
     ·抵押二级市场上的过度证券化第41-43页
     ·信用评级机构失职第43-45页
     ·低储蓄因素第45-46页
     ·政府监管缺位第46-48页
第5章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监管第48-60页
   ·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第48-52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现状第48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中存在的法律障碍第48-50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第50-52页
   ·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第52-56页
     ·我国现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模式第53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目标和监管内容第53-54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第54-56页
   ·加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参与主体的风险监管第56-60页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第56页
     ·对特殊目的机构SPV的风险监管第56-57页
     ·对信用增级机构的风险监管第57页
     ·对信用评级机构的风险监管第57-58页
     ·对投资主体的风险监管第58页
     ·对贷款服务机构的风险监管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研究
下一篇:大国关系中的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