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林木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9-20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9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形态学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染色体水平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生化水平研究方法 | 第10页 |
·DNA分子水平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类型和特点 | 第11-13页 |
·限制性生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 第11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 第11-12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 第12页 |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又称微卫星 DNA,Microsatellite DNA) | 第12-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度量参数 | 第13-15页 |
·表型多样性参数 | 第13页 |
·分子水平多样性参数 | 第13-15页 |
·遗传多样性与交配系统的关系 | 第15-16页 |
·林木交配系统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林木交配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林木交配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7页 |
·鹅掌楸属树种的遗传变异与交配系统研究 | 第17-19页 |
·鹅掌楸属树种的遗传变异 | 第17-18页 |
·鹅掌楸属树种交配系统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子代苗期生长的表型变异 | 第20-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与性状测定 | 第20-21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量变异分析 | 第21-22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量多重比较 | 第22-23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量表型分化 | 第23-24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子代苗期生长量比较 | 第24-25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节律比较 | 第25-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组合子代生长量比较 | 第27-28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的表型分化 | 第28页 |
·鹅掌楸苗期生长节律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遗传多样性 | 第29-47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9-30页 |
·DNA质量的检测 | 第30页 |
·引物的获得与筛选 | 第30-31页 |
·SSR-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 | 第31-32页 |
·SSR-PCR最适反应体系 | 第31页 |
·SSR-PCR扩增反应程序 | 第31-32页 |
·PAGE电泳分析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鹅掌楸交配亲本的遗传距离 | 第33-34页 |
·鹅掌楸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34-36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类型子代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36-40页 |
·鹅掌楸正反交子代间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0页 |
·鹅掌楸子代群体的遗传分化 | 第40页 |
·鹅掌楸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间遗传距离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试验群体大小 | 第43页 |
·SSR引物的选择与条带的判读 | 第43-44页 |
·度量组合(家系)间及组合内遗传多样性参数 | 第44-45页 |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45页 |
·交配类型与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 第45-46页 |
·正反交子代遗传多样性比较及涵义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鹅掌楸表型多样性与分子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7-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间表型马氏距离与分子遗传距离相关性 | 第47-51页 |
·组合间马氏距离 | 第47-48页 |
·马氏距离与Nei氏遗传距离相关性 | 第48-51页 |
·鹅掌楸各交配类型子代表型变异与分子遗传变异相关性 | 第51页 |
·鹅掌楸各交配组合子代间表型分化与分子遗传分化比较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2-5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组合间生长量变异 | 第52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间苗木生长量多重比较 | 第52页 |
·鹅掌楸苗期生长的表型分化 | 第52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间苗期生长节律 | 第52-53页 |
·不同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 第53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遗传多样性与组合间遗传分化 | 第53页 |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与子代遗传多样性关系 | 第53页 |
·子代鹅掌楸遗传多样性与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关系 | 第53页 |
·表型多样性与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创新点 | 第5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进一步跟踪分析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的表型变异 | 第54页 |
·正反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分析 | 第54页 |
·进一步研究表型多样性与DNA分子水平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