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自吸泵设计与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导叶立式自吸泵的设计及三维造型 | 第18-28页 |
| ·导叶立式自吸泵的设计 | 第18-24页 |
| ·导叶立式自吸泵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19-24页 |
| ·导叶立式自吸泵的三维造型 | 第24-27页 |
| ·造型方法 | 第24-27页 |
| ·叶片实体、叶轮流道、导叶流道和分离室造型图及装配图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网格生成及大涡模拟简介 | 第28-36页 |
| ·网格生成技术 | 第28-31页 |
| ·概述 | 第28-29页 |
| ·导叶立式自吸泵内部流动区域网格生成 | 第29-30页 |
| ·网格无关性检验 | 第30-31页 |
| ·湍流理论 | 第31-34页 |
| ·湍流模型 | 第31-33页 |
| ·湍流基本方程 | 第33-34页 |
| ·大涡模拟简介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导叶立式自吸泵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6-69页 |
| ·CFX简介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42页 |
| ·CFX简介 | 第36-37页 |
| ·模拟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 ·湍流参数设置 | 第39页 |
| ·动静耦合模型 | 第39-41页 |
| ·模拟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定 | 第41-42页 |
| ·定常液相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定常气液两相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非定常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 ·泵内脉动特性分析 | 第5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导叶立式自吸泵性能预测 | 第69-74页 |
| ·建立预测模型 | 第69-70页 |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导叶立式自吸泵正交优化设计 | 第74-82页 |
|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第74-75页 |
| ·理论基础 | 第74页 |
| ·基本概念 | 第74-75页 |
| ·正交设计方法的选择 | 第75-76页 |
|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75页 |
| ·正交表的确立 | 第75页 |
| ·设计质量指标的确定 | 第75-76页 |
| ·结果分析 | 第76-81页 |
| ·性能曲线图直观分析 | 第76-78页 |
| ·数据分析 | 第78-80页 |
| ·综合平衡分析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导叶立式自吸泵试验研究 | 第82-91页 |
| ·概述 | 第82页 |
| ·试验装置及试验台布置 | 第82-85页 |
| ·模型泵 | 第82页 |
| ·参数测量系统 | 第82-83页 |
| ·管路、阀门及其他部件 | 第83-84页 |
| ·试验台布置 | 第84-85页 |
| ·试验内容和方法 | 第85-86页 |
| ·试验内容 | 第85页 |
| ·试验方法 | 第85-86页 |
| ·试验数据处理及性能曲线分析 | 第86-90页 |
| ·试验控制台 | 第86页 |
| ·试验记录数据 | 第86-87页 |
| ·试验结果 | 第87-89页 |
| ·分析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91-92页 |
| ·工作展望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