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 ·兰花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兰花组织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第17-18页 | 
| ·组织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19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RAPD 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s DNA) | 第20-21页 | 
| ·RAPD 标记在兰科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 第23-37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7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野生兰花外植体培养的影响 | 第27页 | 
| ·不同浓度6-BA 对野生春兰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浓度2.4-D 对野生蕙兰外植体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生长素NAA 与2.4-D 对野生蕙兰外植体培养的影响 | 第28-29页 | 
| ·NAA 和6-BA 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野生春兰外植体培养的影响 | 第29-30页 | 
| ·NAA 与TDZ 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野生春兰外植体培养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外植体培养过程中褐化控制的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7页 | 
| ·兰花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35页 | 
| ·外植体培养过程中褐化控制的研究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秦岭野生兰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7-54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7-3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42页 | 
| ·RAPD- PCR 反应成分优化的正交设计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RAPD- PCR 反应成分单因素设计优化结果 | 第43-45页 | 
| ·RAPD-PCR 体系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45页 | 
|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 RAPD-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5页 | 
| ·RAPD 引物筛选结果 | 第45-46页 | 
|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RAPD 的扩增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的RAPD 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 第51-52页 | 
|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的RAPD 分析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表 | 第59-66页 | 
| 附表1 | 第59-60页 | 
| 附表2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