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君权至上、以法治国及刑罚策略思想的划分 | 第11-12页 |
·“法哲学”的概念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商鞅变法产生的起因与条件 | 第19-31页 |
·商鞅的生平 | 第19-23页 |
·商鞅变法的起因 | 第23-24页 |
·商鞅变法的条件 | 第24-26页 |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及再认识 | 第26-31页 |
·成功论 | 第26-28页 |
·失败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 | 第31-50页 |
·君权至上 | 第31-33页 |
·以法治国 | 第33-37页 |
·刑罚策略 | 第37-46页 |
·刑无等级 | 第37-41页 |
·以刑去刑 | 第41-46页 |
·商鞅变法各思想的关系 | 第46-50页 |
·君权至上与以法治国 | 第47-48页 |
·君权至上与刑罚策略 | 第48页 |
·以法治国与刑罚策略 | 第48-50页 |
第4章 商鞅变法思想中的法哲学内涵 | 第50-71页 |
·人性论:作为变法逻辑起点的性恶论 | 第50-55页 |
·人性论的基本内容 | 第50-51页 |
·性恶论与君权至上 | 第51-52页 |
·性恶论与以法治国 | 第52-54页 |
·性恶论与刑罚策略 | 第54-55页 |
·本位观:以君为本 | 第55-57页 |
·学者对商鞅本位观的认识 | 第55-56页 |
·商鞅本位观的再认识 | 第56-57页 |
·君主论:君权与臣权、民权 | 第57-60页 |
·加强君权 | 第57-58页 |
·制约臣权 | 第58-59页 |
·掠夺民权 | 第59-60页 |
·法论:明法与贵法 | 第60-71页 |
·论法的定义与功能 | 第60-62页 |
·论法的特征 | 第62-66页 |
·论重刑 | 第66-68页 |
·论法制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