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关风险管理中缉私行动逻辑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3、缉私的概念 | 第11-12页 |
4、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判断 | 第12页 |
5、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6、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海关监管运营中的风险及前、中端监管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海关的职能 | 第14-15页 |
一、海关的性质 | 第14页 |
二、海关的职能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海关监管运营中面对的风险 | 第15-17页 |
一、海关实施有效监控的风险 | 第15-16页 |
二、海关通关低效率阻碍经济快速发展的风险 | 第16页 |
三、海关自由裁量权导致社会矛盾的风险 | 第16页 |
四、海关队伍失去活力的风险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海关监管运营中前中端监管:海关风险管理 | 第17-23页 |
一、海关实施风险管理简介 | 第17-18页 |
二、海关红绿通道监管模式 | 第18-19页 |
三、大通关的通关模式 | 第19-20页 |
四、以企业诚信守法为基础的现行风险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五、海关风险管理的实际作用 | 第21-23页 |
第四节 海关风险管理的局限性 | 第23-26页 |
一、海关风险管理监管控制范围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二、海关风险管理不能规避廉政风险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海关前中端监管运营缺陷:走私 | 第26-38页 |
第一节 走私的表面现象 | 第26-33页 |
一、走私的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二、走私案件类型演变 | 第28-30页 |
三、"白领走私"的现象 | 第30-31页 |
四、走私的社会危害隐蔽性 | 第31-32页 |
五、走私与腐败的关系密切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走私的原因 | 第33-35页 |
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与行业承受度不适应 | 第33-34页 |
二、市场监管不严,走私私货有销路 | 第34页 |
三、企业诚信纳税的意识尚不健全 | 第34-35页 |
四、海关企业之间的信息尚不对称 | 第35页 |
五、海关的监管能力有限 | 第35页 |
第三节 经济人假设下的走私动机 | 第35-38页 |
一、走私主体的经济人假设分析 | 第35-36页 |
二、走私行为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海关监管的后端:缉私 | 第38-47页 |
第一节 缉私中海关的行动逻辑 | 第38-46页 |
一、海关缉私的基本逻辑 | 第38-40页 |
二、激励机制下的海关缉私逻辑 | 第40-42页 |
三、风险管理下的海关缉私逻辑 | 第42-46页 |
第二节 缉私中地方政府的行动逻辑 | 第46-47页 |
结论:寻求风险管理与缉私间的协调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