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0页 |
四、研究价值与收获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 第12-13页 |
一、道德 | 第12页 |
二、职业道德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审计职业道德 | 第13-16页 |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 第13页 |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三、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第14-16页 |
四、审计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 第16页 |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 第16-19页 |
一、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二、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当前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当前审计院校审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现状 | 第19-21页 |
一、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关制度与措施 | 第19-20页 |
二、教师对审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对学生的培养 | 第20-21页 |
三、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 第21页 |
第二节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一、社会环境对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 第21页 |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 第21-25页 |
三、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足够重视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第一节 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7-28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7页 |
二、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8-29页 |
一、审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8页 |
二、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需要 | 第28-29页 |
三、审计诚信危机急需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根治 | 第29页 |
第三节 适应审计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9-31页 |
一、审计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9页 |
二、有利于提高审计院校的就业率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环境 | 第31-33页 |
一、加强审计行业制度建设 | 第31页 |
二、完善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 第31-32页 |
三、加强监管检查 | 第32页 |
四、净化审计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 第33-36页 |
一、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 第33页 |
二、加强基本素养教育 | 第33-34页 |
三、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 第34-35页 |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审计人员道德建设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 | 第36-40页 |
一、审计诚信教育 | 第36-38页 |
二、加强法治教育 | 第38-39页 |
三、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 第39-40页 |
四、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 | 第40页 |
第四节 审计院校对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 第40-47页 |
一、加强对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 第40-41页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 第41-42页 |
三、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42-43页 |
四、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 第43页 |
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3-44页 |
六、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 第44页 |
七、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审计职业道德的熏陶 | 第44-45页 |
八、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 第45页 |
九、审计职业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最终转化 | 第45-46页 |
十、做好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测试和评价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