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从储蓄角度进行研究的综述 | 第11-12页 |
·从代际转移分配角度研究的综述 | 第12-13页 |
·从资本市场影响角度进行研究的综述 | 第13-14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6页 |
2. 公共养老金筹资的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三种养老金筹资方式的介绍和比较分析 | 第16-19页 |
·现收现付模式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16-17页 |
·完全基金模式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17-18页 |
·部分积累模式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18-19页 |
·各国养老金筹资的实践 | 第19-21页 |
3.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21-30页 |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政策 | 第21-24页 |
·改革之前的现收现付筹资阶段 | 第21-22页 |
·统账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 第22-24页 |
·我国目前公共养老金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转轨成本巨大 | 第24-25页 |
·个人账户空转 | 第25-26页 |
·养老基金收益率较低 | 第26-27页 |
·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比较低 | 第27-29页 |
·养老制度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立法滞后 | 第29页 |
·公共养老金改革的目标 | 第29-30页 |
4. 我国公共养老金筹资方式选择的分析 | 第30-51页 |
·相关理论的构建 | 第31-34页 |
·艾隆条件 | 第31-32页 |
·代际交叠模型 | 第32-34页 |
·不同养老金筹资方式的具体影响 | 第34-40页 |
·不同模式筹资对社会储蓄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模式筹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不同模式筹资对劳动供需的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部分积累模式是我国公共养老金筹资的现实选择 | 第40-51页 |
·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造成现收现付制缴费率上的难以为继 | 第40-45页 |
·我国不适合转向完全积累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45-50页 |
·我国现阶段应该坚持完善部分积累模式 | 第50-51页 |
5. 完善统账结合模式的思考 | 第51-63页 |
·对公共养老金以外的体系进行补充 | 第51-57页 |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 第52-54页 |
·发展资本市场,方便养老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 第54-57页 |
·从公共养老金制度内着手优化统账结合模式 | 第57-63页 |
·实行统账分离,做实个人账户 | 第57-58页 |
·合理调整养老金替代率,提高退休年限 | 第58-59页 |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养老金的监督管理 | 第59-61页 |
·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