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模式及整合策略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理论综述 | 第8-16页 | 
| ·研究方法与文章架构 | 第16-17页 | 
|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第二章 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问题的提出 | 第17-25页 | 
| ·投资银行业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形成发展 | 第18-23页 | 
| ·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必要性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页 | 
| 第三章 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环境分析 | 第25-38页 |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5-28页 | 
| ·经济增长由过热趋缓 | 第25-27页 | 
| ·经济政策全面转向保增长促金融稳定 | 第27-28页 | 
| ·政策环境分析 | 第28-30页 | 
| ·鼓励组织创新 | 第28页 | 
| ·推进业务创新 | 第28-29页 | 
| ·监管制度缺失 | 第29-30页 | 
| ·资本市场环境分析 | 第30-32页 | 
| ·2006-2007 年资本市场发展 | 第30-32页 | 
|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32页 | 
|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2-38页 | 
| ·实行类别管理 | 第32-34页 | 
| ·市场份额趋于集中 | 第34-37页 | 
| ·经营指标趋于稳健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 第四章 国外投资银行重组模式及案例分析 | 第38-44页 | 
| ·国外投资银行典型重组模式 | 第38-39页 | 
| ·典型案例分析:花旗集团 | 第39-44页 | 
| ·1998-2005 年并购重组的战略整合 | 第39-42页 | 
| ·次贷危机暴露经营缺陷 | 第42-43页 | 
| ·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 第五章 国内券商历史重组模式的效应及 风险分析 | 第44-52页 | 
| ·托管经营模式 | 第45-47页 | 
| ·政府救助模式 | 第47-49页 | 
| ·并购重组模式 | 第49-50页 | 
| ·公开上市模式 | 第50-51页 | 
| ·合资经营模式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我国投资银行业整合策略及建议 | 第52-61页 | 
| ·依据我国国情的投资银行业整合依据 | 第52-54页 | 
| ·抓住经济阶段特定需求 | 第52页 | 
|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 第52-53页 | 
|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整合目标 | 第53页 | 
| ·监管到位防范市场化风险 | 第53-54页 | 
| ·提升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层次的整合策略 | 第54-59页 | 
| ·业务链整合 | 第54-56页 | 
| ·并购重组:集团化发展 | 第56-57页 | 
|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 | 第57-58页 | 
| ·全面资源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 | 第58-59页 | 
| ·提升我国投资银行业重组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 ·政府职能归位,推动择优重组 | 第60页 | 
| ·重组过程中优化格局,实现平稳过渡 | 第60页 | 
| ·重组后合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 第60-61页 | 
|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风险监管 | 第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