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农用抗生素概述 | 第8-11页 |
·国外农用抗生素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国内农用抗生素的发展状况 | 第9页 |
·农用抗生素研究趋向 | 第9-11页 |
·农用抗生素的发酵条件及其优化方法 | 第11-14页 |
·农用抗生素的发酵条件 | 第11-12页 |
·农用抗生素发酵条件优化常用方法 | 第12-14页 |
·农用抗生素帕克素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本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帕克素产生菌CB6最适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17-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菌种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页 |
·试验仪器 | 第17页 |
·菌株培养方法 | 第17-18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设计 | 第20-21页 |
·帕克素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帕克素60L小罐发酵试验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种子培养基组成的优化结果 | 第23页 |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筛选 | 第23-25页 |
·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成分最佳组合 | 第25-29页 |
·嗜线虫致病杆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9-32页 |
·帕克素分离纯化 | 第32-33页 |
·帕克素纯化物全波长扫描结果 | 第33-34页 |
·帕克素发酵罐实验结果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帕克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36-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36页 |
·供试作物 | 第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离体生测结果 | 第37-38页 |
·活体生测结果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帕克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 第40-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主要试剂和工具酶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Xna基因同源重组线形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44页 |
·卡那抗性基因的抗性验证 | 第44页 |
·同源重组载体pJQ200Xna:km的构建及验证 | 第44-45页 |
·重组质粒转化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种的验证 | 第45页 |
·嗜线虫致病杆菌结合转移效率优化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