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本文研究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一)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 第12-14页 |
1.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简介 | 第12-13页 |
2.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 第13-14页 |
(二) 锰过氧化物酶(MNP)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基本特性 | 第14页 |
2.锰过氧化物酶(MnP)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3.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5页 |
4.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实际应用 | 第15-18页 |
(三) 原生质体技术 | 第18-19页 |
1.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微生物的原生质体技术 | 第19页 |
(四) 激光诱变育种 | 第19-22页 |
1.激光生物学作用原理 | 第20页 |
2.He-Ne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 第20-21页 |
3.激光生物学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五) 同功酶技术 | 第22-24页 |
1.同功酶的生物学意义 | 第22页 |
2.同功酶作为遗传标志物的优点 | 第22-23页 |
3.同功酶的分离技术 | 第23页 |
4.同功酶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 第23-24页 |
(六) 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的发酵条件 | 第24-27页 |
1.碳源和氮源对产酶能力的影响 | 第25页 |
2.培养条件对产酶能力的影响 | 第25页 |
3.微量元素对产酶能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4.诱导物对产酶能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一)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29页 |
1.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培养基 | 第27页 |
3.试剂与药品 | 第27-29页 |
4.主要仪器 | 第29页 |
(二) 菌株筛选及鉴定 | 第29-31页 |
1.菌种的筛选 | 第29-31页 |
2.菌种的鉴定 | 第31页 |
(三) 菌株的诱变选育 | 第31-34页 |
1.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 第31页 |
2.He-Ne激光对原生质体诱变作用 | 第31-34页 |
(四)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1.菌种的活化与驯化 | 第34页 |
2.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4-35页 |
3.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一) 高产MNP菌株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 第36-37页 |
1.高产MnP菌株的筛选 | 第36页 |
2.菌株的鉴定 | 第36-37页 |
(二) 菌株的诱变选育 | 第37-45页 |
1.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 第37-41页 |
2.激光辐照诱变原生质体 | 第41-42页 |
3.变异株的选育及鉴定 | 第42-45页 |
(三)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5-49页 |
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45-46页 |
2.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实验小结 | 第49-51页 |
(一) 实验结论 | 第49页 |
(二) 本文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版图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