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司法语境中的民意考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章 民意与司法的基本关系第13-31页
 第一节 民意参与司法的理论依托第13-17页
  一、民主公平的宪政理念第13-14页
  二、人权原理的有效落实第14-15页
  三、法治国家的时代表征第15-16页
  四、社会监督的制度设计第16-17页
 第二节 民意影响司法的基本途径第17-31页
  一、民意表达的主体定位第18-19页
  二、民意实现的基本权能第19-20页
  三、民意影响司法的法定方式第20-25页
  四、民意影响司法的社会类型第25-28页
  五、民意对司法影响的过程第28-31页
第二章 民意参与司法的利弊分析第31-45页
 第一节 民意参与司法的价值功能第31-34页
  一、有利于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第31-32页
  二、有利于司法公开,预防司法腐败第32-33页
  三、有利于法律宣传,培养法律意识第33-34页
 第二节 民意参与司法的消极影响第34-37页
  一、民意审判案件,导致司法缺位第34-35页
  二、民意干预案件,导致司法不公第35-36页
  三、民意颠覆案件,导致司法失信第36-37页
 第三节 民意有损司法的原因分析第37-45页
  一、民意与司法所依基础理论的冲突第37-40页
  二、民意与司法固有具体特点的冲突第40-45页
第三章 民意参与司法的和谐路径第45-58页
 第一节 民意与司法和谐的规则化路径第45-51页
  一、完善立法保障民意参与司法第45-48页
  二、完善立法维护司法固有权能第48-51页
 第二节 民意与司法和谐的操作性路径第51-55页
  一、改进司法机关判断民意机制第51-52页
  二、改进司法机关利用民意机制第52-53页
  三、改进司法机关转化民意机制第53-54页
  四、改进司法机关限定民意机制第54-55页
 第三节 民意与司法和谐的社会化路径第55-58页
  一、民众养成守法品质,培养对司法的信任第55-56页
  二、社团提高组织水平,维护好民众的利益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滥用刑事强制措施的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