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毛叶丁公藤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 第1-114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丁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1-29页 |
一、概述 | 第11页 |
二、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6页 |
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1-14页 |
2. 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4页 |
3. 绿原酸衍生物 | 第14-15页 |
4.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5页 |
5. 其它类成分 | 第15-16页 |
三、药理活性研究 | 第16-25页 |
1. 丁公藤属植物药理活性 | 第16-18页 |
·抗炎作用 | 第16页 |
·镇痛作用 | 第16页 |
·缩瞳作用 | 第16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6-17页 |
·抑制HIV病毒复制作用 | 第17页 |
·毒性 | 第17-18页 |
2. 单体的药理作用 | 第18-25页 |
·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 | 第18-21页 |
·丁公藤甲素 | 第21-23页 |
·绿原酸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章 毛叶丁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 第29-75页 |
一、前言 | 第29页 |
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 第29-36页 |
三、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6-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三章 毛叶丁公藤药理活性研究 | 第75-84页 |
一、前言 | 第75页 |
二、毛叶丁公藤的药理活性研究结果 | 第75-84页 |
1. 保肝活性 | 第75-76页 |
2. 抗炎活性 | 第76-78页 |
·提取物抗炎活性 | 第76-77页 |
·化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第77-78页 |
·化合物对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的抑制作用 | 第78页 |
3. 细胞毒活性 | 第78-80页 |
·粗提物细胞毒活性 | 第78-79页 |
·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 | 第79-80页 |
4. 抗流感病毒活性 | 第80页 |
5. 抗糖尿病活性 | 第80-82页 |
·粗提物的PTP1B酶的抑制作用 | 第80-81页 |
·化合物alph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 第81-82页 |
6. 抗氧化活性 | 第82页 |
7. 抗HIV病毒活性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84-113页 |
一、药材来源及鉴定 | 第84页 |
二、仪器与试剂 | 第84页 |
三、提取分离 | 第84-86页 |
四、水解反应 | 第86页 |
1. 酸水解反应 | 第86页 |
2. 碱水解反应 | 第86页 |
五、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86-106页 |
六、药理活性筛选试验方法 | 第106-113页 |
1. 保肝药理活性筛选 | 第106-107页 |
2. 巴豆油致小鼠耳部炎症抑制活性筛选 | 第107页 |
3. 抑制NO释放活性筛选 | 第107-108页 |
4. 抑制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活性筛选 | 第108-109页 |
5. 细胞毒活性筛选 | 第109-110页 |
6.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 | 第110页 |
7.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筛选 | 第110-111页 |
8. alph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筛选 | 第111页 |
9. 抗氧化活性筛选 | 第111-112页 |
10. 抗病毒活性筛选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13-114页 |
第二部分 砂珍棘豆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 第114-154页 |
摘要 | 第114-115页 |
ABSTRACT | 第115-116页 |
第一章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16-134页 |
一、概述 | 第116-117页 |
二、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7-126页 |
1. 黄酮类成分 | 第117-121页 |
2. 皂苷类 | 第121-123页 |
3. 生物碱类 | 第123-125页 |
4. 其它 | 第125-126页 |
三、药理活性研究 | 第126-129页 |
1. 抗菌、抗炎作用 | 第126-127页 |
2. 抗肿瘤作用 | 第127页 |
3. 免疫抑制作用 | 第127页 |
4.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第127-128页 |
5. 抗氧化作用 | 第128页 |
6. 其他作用 | 第128页 |
7. 毒性 | 第128-129页 |
·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 第128页 |
·对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9页 |
·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第二章 砂珍棘豆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4-146页 |
一、前言 | 第134页 |
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 第134-137页 |
三、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37-144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137-140页 |
2. 已知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140-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第三章 砂珍棘豆药理活性研究 | 第146-149页 |
1. PTP1B酶的抑制活性 | 第146页 |
2. 抗氧化活性 | 第146-147页 |
3. 抗HIV病毒活性 | 第147页 |
4. 保肝活性 | 第147页 |
5. 抗炎活性 | 第147-148页 |
6. 细胞毒活性 | 第148-149页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149-153页 |
一、药材来源及鉴定 | 第149页 |
二、仪器与试剂 | 第149-150页 |
三、提取分离 | 第150-151页 |
四、水解反应 | 第151页 |
五、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151-152页 |
六、药理活性筛选方法 | 第152-15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53-154页 |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附录 | 第156-208页 |
缩略语一览表 | 第156-157页 |
附图目录 | 第157-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