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余度精密小模数齿轮传动装置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余度技术概述 | 第15-21页 |
| ·电气余度技术 | 第16-18页 |
| ·机械余度技术 | 第18-20页 |
| ·余度技术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双余度齿轮传动装置功能分析及方案设计 | 第23-30页 |
| ·差速器运动及余度功能实现分析 | 第23-27页 |
| ·差速器运动矢量参数分析 | 第23-25页 |
| ·差速器余度功能实现分析 | 第25-27页 |
| ·整体结构设计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双余度减速器传动比优化分配 | 第30-46页 |
| ·齿轮传动传动比分配原则 | 第30-32页 |
| ·要求传动链的总转角误差最小 | 第30-31页 |
| ·要求等效到输入轴上的转动惯量最小 | 第31页 |
| ·要求传动链的重量最轻 | 第31-32页 |
| ·传动比分配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9页 |
| ·确定目标函数 | 第32-37页 |
| ·确定设计变量 | 第37页 |
| ·确定几何约束 | 第37-39页 |
|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39-41页 |
|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 ·复合形法求最优解 | 第39-41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少齿差行星传动结构参数设计及验证 | 第46-81页 |
| ·内啮合齿轮传动干涉分析 | 第47-58页 |
| ·过渡曲线干涉分析 | 第48-53页 |
| ·切齿时的根切与顶切 | 第53-56页 |
| ·内齿轮齿顶非渐开线 | 第56页 |
| ·节点对面齿顶干涉 | 第56-57页 |
| ·齿廓重叠干涉 | 第57-58页 |
| ·内啮合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 第58-59页 |
| ·双余度传动少齿差齿轮结构参数设计 | 第59-63页 |
| ·少齿差齿轮传动结构参数计算 | 第59-62页 |
| ·少齿差齿轮传动结构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 ·少齿差变位系数封闭图的绘制 | 第63-80页 |
| ·等啮合角曲线绘制 | 第65-68页 |
| ·重合度界限线曲线绘制 | 第68-78页 |
| ·齿廓重叠干涉界限线绘制 | 第78-80页 |
| ·少齿差传动变位系数比较验证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双余度齿轮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 第81-88页 |
| ·故障树分析方法简介 | 第81-82页 |
| ·故障树图形逻辑门符号 | 第81-82页 |
| ·故障树图形事件符号 | 第82页 |
| ·双余度齿轮传动装置故障树的建造与分析 | 第82-86页 |
| ·故障树的建造 | 第83-84页 |
| ·确定故障树的最小割集 | 第84页 |
| ·传动系统失效概率计算 | 第84-86页 |
| ·无余度齿轮传动装置故障树建造与分析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
| 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