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8-10页 |
一、学界研究情况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8-10页 |
第二章 《史通》产生的背景 | 第10-15页 |
一、刘知几其人 | 第10-11页 |
二、《史通》产生的政治社会背景 | 第11-15页 |
(一) 社会背景——大唐盛世 | 第11-12页 |
(二) 政治背景——统治者注重修史以古鉴今 | 第12-13页 |
(三) 特殊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史通》的史学思想 | 第15-24页 |
一、史通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二、刘知几的学术思想 | 第16-24页 |
(一) 刘知几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 | 第16-19页 |
(二) 刘知几的史学批评思想 | 第19-21页 |
(三) 刘知几的史料学思想 | 第21-22页 |
(四) 刘知几哲学、史学思想与编辑学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刘知几的编辑学思想 | 第24-45页 |
一、中国古代编辑活动 | 第24-26页 |
(一) 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定义 | 第24-25页 |
(二) 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起源 | 第25-26页 |
二、刘知几的编辑学思想——以道自任 | 第26-44页 |
(一) 编辑主体性思想的萌生与继承 | 第26-29页 |
(二) 秉笔直书、兼善忘私的编辑原则 | 第29-32页 |
(三) 刘知几的编辑素质学论纲——“三才论” | 第32-35页 |
(四) 刘知几的编辑识别观——“辩其利害,明其善恶” | 第35-37页 |
(五) 刘知几的编辑加工观——“质朴无华,文约而事丰” | 第37-39页 |
(六) 刘知几的编辑审读观——“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 第39-41页 |
(七) 刘知几的编辑体例观——“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 | 第41-44页 |
三、《史通》在编辑学上取得的成就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