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3页 |
·聚酰亚胺材料概述 | 第12-13页 |
·聚酰亚胺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 | 第13-15页 |
·聚酰亚胺的发展史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18-33页 |
·含氟取代基、硅氧烷取代基团的引入 | 第18-19页 |
·引入不对称二胺或二酐单体 | 第19-27页 |
·异构化二酐单体的合成 | 第20-26页 |
·异构化二胺单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在单位分子中引入大的侧基 | 第27-29页 |
·通过共聚破坏分子链的对称性和重复规整度 | 第29-31页 |
·各种因素的组合应用 | 第31-33页 |
·聚酰亚胺的应用 | 第33-39页 |
·聚酰亚胺薄膜 | 第33-34页 |
·聚酰亚胺漆 | 第34-35页 |
·聚酰亚胺胶黏剂 | 第35-36页 |
·高性能聚酰亚胺工程塑料 | 第36-38页 |
·聚酰亚胺纤维 | 第38页 |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第38-39页 |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 第39-45页 |
·本学位论文的选题指导思想与研究意义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第二章 不对称二胺单体5-氨基-2-(4-氨基苯氧基)-吡啶及其相应聚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53-69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试剂、原料的合成及仪器表征 | 第54-55页 |
·所用试剂(表2-1) | 第54页 |
·表征仪器 | 第54-55页 |
·不对称二胺单体的合成 | 第55-57页 |
·5-硝基-2-(4-硝基苯氧基)-吡啶(NNP)的合成 | 第55-56页 |
·5-硝基-2-(4-氨基苯氧基)-吡啶(NNP)的合成 | 第56页 |
·5-氨基-2-(4-氨基苯氧基)-吡啶(AAP)的合成 | 第56-57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57-58页 |
·聚酰胺酸的制备 | 第57页 |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57-58页 |
·化学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 | 第57-58页 |
·热酰亚胺化制备聚酞亚胺薄膜材料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目标单体AAP的组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第58-62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62-63页 |
·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及其溶解机理 | 第63-65页 |
·聚酰亚胺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三章 不对称二胺单体4-氨基-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及其相应聚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69-87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试剂、原料的合成及仪器表征 | 第70-72页 |
·所用试剂 | 第70-71页 |
·表征仪器 | 第71-72页 |
·不对称二胺单体的合成 | 第72-74页 |
·4-硝基-2-三氟甲基苯醚的合成 | 第72页 |
·4-硝基-4′(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的合成 | 第72页 |
·4-硝基-4′-甲氧基苯甲酮(p-NMB)的合成 | 第72-73页 |
·4-硝基-4′-羟基苯甲酮(p-NHB)的合成 | 第73页 |
·4-硝基-4′(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p-NNFP)的合成 | 第73页 |
·4-氨基-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p-AAFP)的合成 | 第73-74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74-75页 |
·聚酰胺酸的制备 | 第74-75页 |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75页 |
·化学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 | 第75页 |
·热酰亚胺化制备聚酸亚胺薄膜材料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5页 |
·目标单体p-AAFP的组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第75-78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78-79页 |
·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及其溶解机理 | 第79-82页 |
·聚酰亚胺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 | 第82-84页 |
·吸水率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第四章 不对称二胺单体3-氨基-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和3-氨基-4’(4-氨基苯氧基)-苯甲酮的合成及其相应聚酰亚胺的性能研究 | 第87-106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试剂、原料的合成及仪器表征 | 第88-89页 |
·所用试剂(表4-1) | 第88页 |
·表征仪器 | 第88-89页 |
·不对称二胺单体的合成 | 第89-92页 |
·4-硝基-2-三氟甲基苯醚(FNPP)和4-硝基苯醚(NPP)的合成 | 第89-90页 |
·3-硝基-4′(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m-NNFP)和3-硝基4′(4-硝基苯氧基)-苯甲酮(m-NNP)的合成 | 第90页 |
·3-硝基-4′-甲氧基苯甲酮(m-NMB)的合成 | 第90-91页 |
·3-硝基-4′-羟基苯甲酮(m-NHB)的合成 | 第91页 |
·3-硝基-4′(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m-NNFP)和3-硝基-4′(4-硝基苯氧基)-苯甲酮(m-NNP)的合成 | 第91页 |
·3-氨基-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酮(p-AAFP)3-氨基-4′(4-氨基苯氧基)-苯甲酮(m-AAP)的合成 | 第91-92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92-93页 |
·聚酰胺酸的制备 | 第93页 |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93页 |
·化学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 | 第93页 |
·热酰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材料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4页 |
·目标单体p-AAFP的组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第93-97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97-99页 |
·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及其溶解机理 | 第99-102页 |
·聚酰亚胺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 | 第102-103页 |
·吸水率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含氟二胺单体3,3’-(4-氨基-2-三氟甲基苯)二苯醚及其相应聚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106-123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实验部分 | 第107-108页 |
·试剂(表5-1) | 第107页 |
·表征仪器 | 第107-108页 |
·含三氟甲基二胺单体的合成 | 第108-110页 |
·3,3′-二甲氧基苯醚(BMPE)的合成 | 第108-109页 |
·3,3′-二羟基苯醚(ODP)的合成 | 第109页 |
·3,3′-(4-硝基-2-三氟甲基苯)二苯醚(BNPE)的合成 | 第109页 |
·3,3′-(4-硝基-2-三氟甲基苯)二苯醚(BAPE)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10-111页 |
·聚酰胺酸的制备 | 第111页 |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111页 |
·化学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 | 第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1页 |
·目标单体PAPB的合成、影响因素以及表征分析 | 第111-114页 |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14-116页 |
·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及其溶解机理 | 第116-117页 |
·聚酰亚胺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 | 第117-119页 |
·聚酰亚胺的光学性能和聚集态结构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4页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的工作 | 第124-126页 |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表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