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路基宽度下提高通行能力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 第14-30页 |
|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 第14-21页 |
| ·通行能力 | 第14-16页 |
| ·服务水平 | 第16-17页 |
| ·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计算 | 第18-21页 |
| ·绕城高速通行能力分析 | 第21-22页 |
| ·道路条件 | 第21-22页 |
| ·绕城通行能力分析 | 第22页 |
| ·绕城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析 | 第22-27页 |
| ·绕城高速设计条件 | 第22-23页 |
|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 | 第23-27页 |
| ·不同交通组成下服务水平分析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行车轨迹下横断面组成要素分析 | 第30-66页 |
| ·车辆操稳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 ·实验数据采集 | 第31-33页 |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 ·观测路段选取 | 第31-32页 |
| ·数据采集方法 | 第32-33页 |
| ·多车道高速公路车辆横向分布研究 | 第33-35页 |
| ·内侧车道车辆与中央分隔带间距分析 | 第33页 |
| ·车辆间距分析 | 第33-35页 |
| ·基本交通特性的车道宽度确定 | 第35-5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 ·高速公路超车时车辆安全间距研究 | 第38-55页 |
| ·安全距离的确定 | 第55-58页 |
| ·高速公路横断面几何布置方案研究 | 第58-64页 |
| ·基本原则 | 第58-59页 |
| ·行车道 | 第59页 |
| ·中央分隔带 | 第59-60页 |
| ·硬路肩和土路肩 | 第60-61页 |
| ·路缘带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多车道交通组织方案分析 | 第66-72页 |
| ·车道车速限制分析 | 第66-69页 |
| ·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车型使用分析 | 第69-70页 |
| ·多车道交通组织方案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提高通行能力方案分析 | 第72-84页 |
|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提高通行能力设计方案 | 第72-75页 |
| ·方案通行能力分析 | 第75-78页 |
| ·交通工程设置 | 第78-83页 |
| ·路段衔接处设置 | 第78-80页 |
| ·港湾式停车带设置 | 第80-82页 |
| ·标志与护栏设置分析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分析 | 第84-97页 |
| ·改建时机 | 第84-87页 |
| ·基于服务水平时机决策 | 第84-85页 |
| ·基于经济效益改扩建时机的确定 | 第85-87页 |
| ·重庆绕城高速改建最佳时机分析 | 第87-96页 |
| ·基于服务水平下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改建时机分析 | 第87-91页 |
| ·基于经济效益下重庆绕城高速改建时机分析 | 第91-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8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7页 |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