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本文制造业概念界定 | 第12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2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全球价值链(GVC)的一般理论 | 第14-16页 |
·波特价值链理论 | 第14页 |
·寇伽特的价值增链理论 | 第14页 |
·Gereffi 的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4-16页 |
·分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9页 |
·产业间分工与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产业内分工与比较优势 | 第17页 |
·产品内分工与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9页 |
·产业升级理论 | 第19-20页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19页 |
·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 第19-20页 |
·产业转移理论 | 第20-21页 |
3 重庆制造业的形成及现状 | 第21-28页 |
·重庆现代制造工业的形成 | 第21-25页 |
·重庆产业发展历史及现代制造工业结构变化 | 第21-22页 |
·重庆五个不同阶段的制造业发展情况 | 第22-24页 |
·重庆市产业升级过程的测定 | 第24-25页 |
·基于SCP 范式的产业演变分析框架 | 第25-28页 |
4 重庆市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因素分析 | 第28-36页 |
·外部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28-30页 |
·政府主导行为 | 第28-29页 |
·产业的集群效应 | 第29页 |
·劳动力供给市场 | 第29页 |
·信息互通与技术扩散 | 第29-30页 |
·产业内部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30-33页 |
·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 | 第30-31页 |
·企业家资源的培育 | 第31页 |
·创新的集群文化来源 | 第31-32页 |
·行业的创新环境 | 第32-33页 |
·完善的产业链条 | 第33页 |
·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回路分析 | 第33-35页 |
·政府主导行为下的产业升级回路分析 | 第33-34页 |
·技术创新行为下的产业升级回路分析 | 第34-35页 |
·内外部动力机制交互作用反馈回路 | 第35-36页 |
5 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策略 | 第36-53页 |
·重庆制造业发展SWOT 分析 | 第36-43页 |
·S—优势 | 第36-39页 |
·W—劣势 | 第39-42页 |
·O—机会 | 第42-43页 |
·T—威胁 | 第43页 |
·善用成本优势,主动吸引沿海代工产业向重庆的转移 | 第43-47页 |
·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内、外部环境改善的促进 | 第44-46页 |
·建议重庆承接的东部五省一市制造业种类 | 第46-47页 |
·利用产业规模及技术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吸引FDI | 第47-49页 |
·重庆制造业产业规模及基础 | 第47-48页 |
·吸引FDI 的可行性做法 | 第48-49页 |
·以产业集群升级和产业链功能升级为两个抓手,完成产业升级 | 第49-51页 |
·发挥集群优势,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 第49-50页 |
·增强全球价值链控制力 | 第50-51页 |
·打造国内价值链(NVC),创造比较优势 | 第51-52页 |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强化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督导作用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重庆市生产总值构成(1949-2008年) | 第57-59页 |
B. 作者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页 |
C.作者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