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考夫曼学术思想概论及其产生背景 | 第8-12页 |
2 考夫曼的法哲学观 | 第12-17页 |
·法哲学的本质、任务以及体系定位 | 第12-13页 |
·自然法与实证论——法哲学难题史 | 第13-17页 |
·古典的自然法思想 | 第13-14页 |
·中世纪的法律哲学 | 第14-15页 |
·近代的法律哲学 | 第15-16页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新开端 | 第16-17页 |
3 考夫曼的法律诠释学本体论 | 第17-31页 |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本体论 | 第17-19页 |
·考夫曼的法律诠释学本体论 | 第19-31页 |
·法律秩序的阶层构造模式 | 第19-22页 |
·类推——法律现实化的方法 | 第22-23页 |
·法律发现作为事实与规范的同化 | 第23-28页 |
·法律诠释学本体论的另一方面——法律语言作为沟通存在和当为的工具 | 第28-31页 |
4 考夫曼的程序正义理论 | 第31-37页 |
·诠释学的不足 | 第31-32页 |
·现行程序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对现行程序理论的补充 | 第33-34页 |
·理性价值认识的三项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真理聚合理论 | 第34页 |
·人作为程序正义理论的对象 | 第34-37页 |
5 宽容——追寻真理的必备特质 | 第37-41页 |
·多元风险社会——宽容的契机 | 第37-38页 |
·宽容与真理 | 第38-39页 |
·宽容原则之下的法外空间 | 第39-40页 |
·宽容——我们的命运与美德 | 第40-41页 |
6 结语——反思与宽容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