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两翼”地区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创新点 | 第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欠发达地区 | 第12页 |
| ·城乡统筹 | 第12-15页 |
| 2 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 ·理论借鉴 | 第15-17页 |
| ·关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 ·关于城乡统筹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 ·已有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 3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分析 | 第20-30页 |
| ·国内外城乡统筹实践经验 | 第20-23页 |
| ·国外实践经验 | 第20-21页 |
| ·国内实践经验 | 第21-22页 |
| ·经验总结 | 第22-23页 |
| ·欠发达地区特征分析 | 第23-26页 |
| ·经济基础薄弱 | 第23-24页 |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24页 |
|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 第24页 |
| ·基础设施落后 | 第24-25页 |
| ·人力资本不足 | 第25页 |
| ·城镇化水平低 | 第25-26页 |
|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选择 | 第26-30页 |
| ·基于时间视角的路径选择 | 第26-27页 |
| ·基于空间视角的路径选择 | 第27-30页 |
| 4 重庆市“两翼”地区现状与调研分析 | 第30-51页 |
| ·重庆市“两翼”地区现状 | 第30-38页 |
| ·基础条件现状 | 第30-33页 |
| ·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 ·社会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 ·重庆市“两翼”地区城乡统筹实践调研 | 第38-49页 |
| ·奉节县统筹城乡实践分析 | 第38-42页 |
| ·秀山县统筹城乡实践分析 | 第42-45页 |
| ·农户个案调研分析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5 重庆市“两翼”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 | 第51-61页 |
| ·重庆市“两翼”地区路径选择应遵循的总体框架 | 第51-57页 |
| ·模式框架 | 第51-53页 |
| ·功能框架 | 第53-54页 |
| ·时间框架 | 第54-55页 |
| ·战略框架 | 第55-57页 |
| ·重庆市“两翼”地区推进城乡统筹的具体路径 | 第57-61页 |
| ·发展民营经济,丰富市场主体 | 第57页 |
| ·加大招商引资,聚集经济资源 | 第57-58页 |
| ·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 | 第58页 |
| ·创新人才机制,储备智力资源 | 第58-59页 |
| ·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资本支撑 | 第59页 |
| ·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发展 | 第59-60页 |
| ·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增长极形成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