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2 理论借鉴与文献述评 | 第12-22页 |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理论 | 第12-17页 |
·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 | 第12-14页 |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14-15页 |
·我国企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理论 | 第15-17页 |
·文献述评 | 第17-22页 |
·背景研究 | 第17-18页 |
·现状研究 | 第18-20页 |
·相关的研究 | 第20-21页 |
·对国外出版机构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研究 | 第21-22页 |
3 我国中小出版社实施“走出去” | 第22-27页 |
·我国中小出版社概述 | 第22-23页 |
·对中小社的界定 | 第22页 |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 第22页 |
·中小社的现状 | 第22-23页 |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3-24页 |
·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3-24页 |
·中小出版社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4页 |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意义 | 第24-27页 |
·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要求 | 第24-25页 |
·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 | 第25页 |
·出版社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25-27页 |
4 我国中小出版社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现状 | 第27-37页 |
·理念上开始与国际接轨,意识到世界出版市场 | 第27页 |
·经营方式上,渐渐朝多元化发展 | 第27-29页 |
·版权贸易 | 第27-28页 |
·合作出版 | 第28-29页 |
·建立境外机构 | 第29页 |
·结构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引进来”为主 | 第29-32页 |
·国外出版机构进入我国 | 第30页 |
·我国出版社走向国际 | 第30-32页 |
·产品的目标市场不够广阔,内容不够丰富 | 第32-35页 |
·产品目标市场 | 第32-34页 |
·产品的内容 | 第34-35页 |
·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 第35-37页 |
·少数出版社建立了专门的版权部门 | 第35页 |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 第35页 |
·国际化的出版交流活动没有善加利用 | 第35页 |
·营销网络单一 | 第35-37页 |
5 我国中小出版社实施“走出去”发展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 第37-40页 |
·潜在竞争者 | 第37页 |
·国内资本 | 第37页 |
·跨国集团 | 第37页 |
·替代品 | 第37-38页 |
·报纸期刊 | 第37-38页 |
·电影电视 | 第38页 |
·数字出版物 | 第38页 |
·产业内竞争者 | 第38-39页 |
·出版集团 | 第39页 |
·大型出版社 | 第39页 |
·供应商 | 第39页 |
·作者 | 第39页 |
·图书出版需要的原材料 | 第39页 |
·购买者 | 第39-40页 |
6 促进我国中小出版社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 | 第40-46页 |
·政府对出版业“走出去”加大支持力度 | 第40-41页 |
·修炼好内功,提高自身实力 | 第41-42页 |
·细分市场,迎合国外读者口味 | 第42页 |
·打造极富个性的特色品牌 | 第42-43页 |
·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 | 第43-46页 |
·建立稳定的版权代理网 | 第43页 |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训机制 | 第43页 |
·强化出版国际交流机制 | 第43-44页 |
·建立、开发多渠道的国际化营销网络 | 第44页 |
·积极与各方人士合作,拓展信息渠道 | 第44-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