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熔池布流系统数理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特点及发展 | 第9-11页 |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 | 第9-10页 |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特点 | 第10-11页 |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第11页 |
·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 | 第11-15页 |
·镁合金材料的性质 | 第11-13页 |
·双辊薄带生产镁合金的现状 | 第13-14页 |
·双辊薄带生产镁合金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双辊薄带连铸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物理模拟现状 | 第15-16页 |
·数值模拟现状 | 第16-17页 |
·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采用的布流系统 | 第17-19页 |
·双辊薄带连铸中的关键技术 | 第17页 |
·布流系统研究情况 | 第17-19页 |
·选题意义和目的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双辊薄带连铸布流系统的模拟方法 | 第21-35页 |
·镁合金双辊薄带物理模拟 | 第21-30页 |
·物理模拟实验原理 | 第21-22页 |
·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模型设计 | 第22-23页 |
·实验方案 | 第23-27页 |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熔池流体流动类型判断方法 | 第29-30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传热模型 | 第32页 |
·边界设置 | 第32页 |
·物性参数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3 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73页 |
·圆筒形布流系统对熔池的混合及液面波动研究 | 第35-46页 |
·边孔孔径对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影响 | 第35-36页 |
·边孔位置对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流量时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情况 | 第37-39页 |
·基于熔池上部区域混合情况优选圆筒形方案 | 第39-41页 |
·边孔孔径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41-42页 |
·边孔位置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流量时熔池液面波动情况 | 第43-44页 |
·基于熔池液面波动优选圆筒形方案 | 第44-46页 |
·圆筒形布流系统最优方案 | 第46页 |
·槽形布流系统对熔池的混合及液面波动研究 | 第46-66页 |
·布流器边孔孔径对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影响 | 第46-48页 |
·分配器直管长度对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流量时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情况 | 第49-53页 |
·基于熔池上部区域混合情况优选槽形方案 | 第53-57页 |
·布流器边孔孔径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57-58页 |
·分配器直管长度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流量时熔池液面波动的情况 | 第59-63页 |
·基于熔池液面波动优选槽形方案 | 第63-66页 |
·槽形布流系统最优方案 | 第66页 |
·槽13 方案实验研究结果 | 第66-70页 |
·槽13 方案的设计 | 第66-67页 |
·槽13 方案对熔池上部区域流体混合的影响 | 第67-68页 |
·槽13 方案对熔池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68页 |
·槽13 与槽6 方案结果比较 | 第68-70页 |
·最优布流系统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3-97页 |
·圆筒形布流系统数值计算 | 第73-86页 |
·熔池液面流场、速度场和湍动能情况 | 第73-76页 |
·熔池截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76-77页 |
·熔池中心对称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77-82页 |
·熔池纵向 1/4 处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82-85页 |
·边孔截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85-86页 |
·槽形布流系统数值模拟 | 第86-92页 |
·熔池液面的流场、速度场和湍动能情况 | 第86-87页 |
·熔池对称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87-89页 |
·熔池纵向 1/4 处截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89-90页 |
·布流器边孔截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90-92页 |
·熔池截面的流场和速度场 | 第92页 |
·圆 1 方案的温度场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5 结论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附录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