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24页 |
一、研究缘由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概念、框架及内容 | 第14-20页 |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20页 |
(二) 分析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20页 |
三、研究的方法、路径与创新 | 第20-24页 |
(一)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 第20-22页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 第24-40页 |
第一节 地方治理理论 | 第24-29页 |
一、西方国家地方治理模式及变迁 | 第24-26页 |
二、地方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及在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适用性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9-35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西方政府改革 | 第29-32页 |
二、我国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综述及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 | 第35-40页 |
一、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 第35-37页 |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及探索 | 第37-40页 |
第二章 乡镇政府职能解析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我国乡镇行政体制 | 第40-42页 |
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的特点 | 第40页 |
二、我国乡镇行政体制的基本架构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乡镇政府的职权与职能 | 第42-48页 |
一、我国乡镇政府的职权 | 第43-45页 |
二、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 | 第45-47页 |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配置与履行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乡镇政府间关系及广东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分析 | 第48-55页 |
一、我国乡镇政府间关系 | 第48-51页 |
二、广东乡镇政府的职权与职能 | 第51-52页 |
三、广东乡镇政府间关系及扩县简政强镇放权改革 | 第52-55页 |
第三章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及其发展局限 | 第55-68页 |
第一节 公共服务:一个分析框架 | 第55-59页 |
一、基于社会公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5-56页 |
二、乡镇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56-59页 |
第二节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问题及地方治理的困境 | 第59-64页 |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问题 | 第59-60页 |
二、地方治理的困境 | 第60-64页 |
第三节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局限 | 第64-68页 |
一、乡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完善 | 第64-66页 |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及其现实问题 | 第68-93页 |
第一节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国际实践 | 第68-81页 |
一、西方国家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68-73页 |
二、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国际实践 | 第73-81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实践现状评述 | 第81-88页 |
一、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质量标准的探索实践 | 第81-85页 |
二、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标准的探索实践 | 第85-88页 |
第三节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广东个案层面评析 | 第88-93页 |
一、广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 | 第88-90页 |
二、广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问题:现有乡镇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欠缺 | 第90-93页 |
第五章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及路径选择 | 第93-133页 |
第一节 乡镇政府职能重构及地方治理模式下的路径选择 | 第93-102页 |
一、理念的重构 | 第93-95页 |
二、乡镇政府职能重构途径 | 第95-98页 |
三、地方治理模式下的乡镇政府变革路径 | 第98-102页 |
第二节 乡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下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构 | 第102-122页 |
一、地方治理下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102-106页 |
二、地方治理下的多元参与 | 第106-114页 |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构设想 | 第114-122页 |
第三节 广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构 | 第122-133页 |
一、建立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 | 第123-125页 |
二、广东省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设想 | 第125-133页 |
结论 | 第133-13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5-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50-151页 |
一、公开发表的中英文论文 | 第150页 |
二、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50-151页 |
附录 | 第151-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