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23页 |
一、社会文化热潮中的寻根文学思潮 | 第7-10页 |
二、对"文化之根"的反思与批评视野的拓展 | 第10-12页 |
三、寻根文学研究中的缺失和解决思路 | 第12-17页 |
附录:寻根文学文化研究代表性文章及作家理论发展统计 | 第17-23页 |
第一章 "寻根"文学的内涵及在寻根思潮中的蜕变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美国寻根思潮和中国早期"寻根"话语的由来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中国寻根文学的早期作品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寻根文学"思潮对"寻根"内涵的误解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歧误"的表现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寻根思潮发生背景的复杂性导致"歧误"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创作主体心态、姿态、情态交织下的"歧误" | 第37-39页 |
第四节 "歧误"影响下的创作和批评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寻根思潮中"寻根"的运思和情感 | 第44-62页 |
第一节 "归去来"情感历程中的寻根运思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王安忆——走出自我看向人生 | 第46-51页 |
第三节 阿城——情感体验中的生存沉思 | 第51-54页 |
第四节 韩少功——行走在自己影子之中 | 第54-58页 |
第五节 李锐郑义——放弃自我描绘乡村 | 第58-62页 |
第四章 寻根文学的价值审视 | 第62-70页 |
第一节 寻根文学的意义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寻根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造成隐形创伤 | 第65-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注释 | 第7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