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硅钙石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我国工业能耗与余热回收的现状与分析 | 第13-14页 |
·复合相变蓄热储能材料概述 | 第14-20页 |
·相变蓄热的特点 | 第14-15页 |
·陶瓷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 | 第15-16页 |
·陶瓷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高温相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蓄热材料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显热储能系统 | 第20-21页 |
·相变潜热储能系统 | 第21页 |
·热管换热器 | 第21-22页 |
·蓄热室式相变储能系统 | 第22-23页 |
·潜热/显热复合储能系统 | 第23页 |
·超轻硬硅钙石型硅酸钙材料 | 第23-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测试表征 | 第28-34页 |
·实验用原材料及化学试剂 | 第28页 |
·使用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表征手段 | 第29-3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9页 |
·差热分析(DSC) | 第29页 |
·压汞法测试 | 第29页 |
·显气孔率及容重测试 | 第29-30页 |
·热膨胀系数测试 | 第30页 |
·热导率的测试 | 第30-33页 |
·热稳定性能的测试 | 第33页 |
·电石渣理化性质分析 | 第33页 |
·硅灰理化性质分析 | 第33页 |
·复合储能材料浸渗率和相对密度的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高气孔率硬硅钙石基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34-49页 |
·引言 | 第34页 |
·硬硅钙石作为基体的可行性 | 第34-38页 |
·蜂窝陶瓷基体 | 第34-36页 |
·添加造孔剂制备的多孔陶瓷基体 | 第36页 |
·硬硅钙石基体 | 第36-38页 |
·电石渣和硅灰 | 第38-42页 |
·化学成分 | 第38页 |
·XRD 分析 | 第38-40页 |
·SEM 分析 | 第40页 |
·电石渣中的微量元素 | 第40-41页 |
·电石渣的放射性 | 第41-42页 |
·硬硅钙石料浆的制备和表征 | 第42-48页 |
·硬硅钙石料浆的制备 | 第42-43页 |
·不同钙、硅原料对合成硬硅钙石的影响 | 第43-45页 |
·硬硅钙石料浆的成型方法 | 第45-46页 |
·孔径大小和分布 | 第46-47页 |
·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无机盐/硬硅钙石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9-62页 |
·引言 | 第49页 |
·相变材料的选择 | 第49-50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 第50-52页 |
·熔融浸渗工艺主要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浸渗方式 | 第52-53页 |
·浸渗温度和浸渗时间的影响 | 第53-56页 |
·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 | 第56-57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 | 第57-60页 |
·XRD 分析 | 第57-59页 |
·SEM 分析 | 第59-60页 |
·制备工艺评价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62-72页 |
·引言 | 第62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和储能密度 | 第62-65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热膨胀性 | 第65-67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导热系数 | 第67-68页 |
·复合储能材料的热循环稳定性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