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现实背景 | 第9-11页 |
·理论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非正规住房的研究 | 第13-16页 |
·非正规住房市场形成的外部背景 | 第16-23页 |
·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研究 | 第23-26页 |
·城中村改造的策略研究 | 第26页 |
·城中村居住形态形成机制研究 | 第26-29页 |
·相关研究理论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研究框架 | 第31-33页 |
第2章 非正规住房市场下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 | 第33-64页 |
·萌芽阶段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1982—1989) | 第34-42页 |
·背景 | 第34-36页 |
·区位分布积聚关内 | 第36-38页 |
·布局混杂网格肌理显现 | 第38-40页 |
·建设强度较低 | 第40-42页 |
·迅速蔓延期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1990-2004) | 第42-49页 |
·背景 | 第42-45页 |
·区位分布扩散全市 | 第45-47页 |
·布局较单一网格肌理强化 | 第47-48页 |
·建设强度迅速增加 | 第48-49页 |
·步入改造期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2005—) | 第49-58页 |
·背景 | 第49-52页 |
·区位分布积聚关外 | 第52-55页 |
·布局单一网格肌理成型 | 第55-56页 |
·建设强度高 | 第56-58页 |
·城中村居住形态变化特征 | 第58-64页 |
·区位分布变化规律 | 第58-61页 |
·土地使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 第61-62页 |
·建设强度呈阶段性增强 | 第62-64页 |
第3章 非正规住房市场下城中村居住形态类型及形成因素分析 | 第64-91页 |
·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几种类型及差异 | 第64-70页 |
·区位分布差异 | 第65-66页 |
·空间布局差异 | 第66-69页 |
·建设强度差异 | 第69-70页 |
·形成内因 | 第70-73页 |
·自然因素决定整体布局 | 第70-72页 |
·原始格局影响空间肌理 | 第72-73页 |
·形成外因 | 第73-90页 |
·社会力 | 第73-81页 |
·市场力 | 第81-86页 |
·制度力 | 第86-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4章 未来深圳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探究 | 第91-106页 |
·新时期深圳城中村居住形态发展的背景和方向 | 第91-99页 |
·城市工业转型的背景 | 第91-94页 |
·城市住房政策调整的背景与方向 | 第94-98页 |
·现有的改造方式 | 第98-99页 |
·未来城中村居住形态探究 | 第99-106页 |
·居住服务型 | 第102-103页 |
·工业依赖型 | 第103-104页 |
·工业辅助型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