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杨显惠苦难叙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章 “伤痕”“反思”笔下的苦难第13-19页
 一 “苦难”历史在新时期的华丽转身第13-14页
 二 复杂“苦难”的简单化第14-16页
 三 自觉地呼应主流和强烈的回归意识第16-19页
第二章 杨显惠的创作第19-39页
 一 杨显惠的创作概况第19-20页
 二 苦难叙事的文本分析第20-34页
  (一) 饥饿状态下的人性沦丧第20-25页
  (二) 行走在死亡边缘的众生相第25-29页
  (三) 权力意志对人的损害第29-32页
  (四) 苦难叙事的历史价值第32-34页
 三 苦难叙事的形式分析第34-39页
  (一) 走在老路上的写作第34-36页
  (二) 贴近地面的视角第36-39页
第三章 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第39-55页
 一 苦难生活的诗意表达——与高尔泰《寻找家园》的比较第39-43页
  (一) 文体及写作方式第40-41页
  (二) 苦难的诗意表达第41-43页
 二 个性化的历史反思——与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的比较第43-45页
 三 苦难现实的传奇书写——与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的比较第45-48页
 四 与底层文学的简单比较第48-50页
  (一) 写作手法的差异第49-50页
  (二) 写作态度的区别第50页
 五 与索尔仁尼琴的比较第50-55页
  (一) 强烈的宗教主义情怀第51-52页
  (二) 人道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结合第52页
  (三) 知识分子的传统第52-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文学”的理念与实践--文化视域中的《天涯》研究(1996-2006)
下一篇:从隐到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