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11-17页 |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 第11-13页 |
·光催化剂本身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环境因素影响 | 第15-17页 |
·光源与光强 | 第15-16页 |
·pH值 | 第16页 |
·反应温度 | 第16页 |
·离子 | 第16-17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17-20页 |
·物理方法 | 第17页 |
·化学法 | 第17-20页 |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02 | 第17-18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8-19页 |
·反胶团或W/O微乳液法 | 第19页 |
·TiCl_4气相氧化法 | 第19-20页 |
·水热法 | 第20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第20-22页 |
·在化学工业中的利用 | 第21页 |
·在电子工业产品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在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在医药卫生和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二氧化钛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2-24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 | 第24-27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4页 |
·金属离子与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24-25页 |
·二氧化钛的光敏化 | 第25-26页 |
·半导体藕合 | 第2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化 | 第26-27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可见光活性的Fe掺杂TiO_2纳米棒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28-44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 | 第29页 |
·Fe掺杂的TiO_2纳米棒的制备 | 第29-3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0页 |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 第30-31页 |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计算的细节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铁掺杂二氧化钛的形貌与结构 | 第32-3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35页 |
·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5-37页 |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37页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 第37-38页 |
·羟基自由基分析 | 第38-39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39-42页 |
·理论计算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N、S共掺杂高能面TiO_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 第44-57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5-46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6页 |
·光催化性能 | 第46-47页 |
·计算的细节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掺杂二氧化钛的形貌与结构 | 第47-4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8-50页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率光谱 | 第50页 |
·XPS分析 | 第50-52页 |
·比表面积与孔分布 | 第52-54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54-55页 |
·理论计算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