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第2章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历程 | 第12-17页 |
| ·古文字产生与汉字起源 | 第12-14页 |
| ·汉字的演变发展 | 第14-17页 |
| ·汉字的童年——甲骨文、金文 | 第14-15页 |
| ·汉字的青春期——篆书 | 第15页 |
| ·汉字的成年期——隶书、楷书 | 第15-17页 |
| 第3章 汉字的构造方式与文化特征 | 第17-22页 |
| ·汉字的构造方式 | 第17-18页 |
| ·汉字的文化特征 | 第18-22页 |
| ·汉字与其他象形文字的差异 | 第18-19页 |
| ·汉字与西方符号文字差异 | 第19页 |
| ·汉字意义符号与文化内涵 | 第19-22页 |
| 第4章 现代汉字设计与表现 | 第22-33页 |
| ·汉字设计的创意方式 | 第22-31页 |
| ·汉字拼图 | 第22-25页 |
| ·汉字与具象图形结合 | 第22-24页 |
| ·汉字与抽象图形转换 | 第24-25页 |
| ·古为今用 | 第25-27页 |
| ·中西互动 | 第27-30页 |
| ·汉字魔方 | 第30-31页 |
| ·汉字设计的局限性 | 第31-33页 |
| 第5章 汉字形象的信息传达功能与符号特征 | 第33-37页 |
| ·汉字的信息传达功能 | 第33-34页 |
| ·汉字内在信息与外在符号性 | 第34-37页 |
| 第6章 汉字的形态与情感意境传达 | 第37-51页 |
| ·汉字之美 | 第37-41页 |
| ·意境美 | 第37-39页 |
| ·抽象美 | 第39-40页 |
| ·线条美 | 第40-41页 |
| ·空间美 | 第41页 |
| ·字体形态与情感传达 | 第41-44页 |
| ·汉字情感与意境 | 第44-51页 |
| ·传情达意 | 第45-46页 |
| ·汉字情态 | 第46-51页 |
| 第7章 设计作品《诗情画意——汉字形象与意境传达》 | 第51-57页 |
| ·图文互动 | 第51页 |
| ·汉字编排 | 第51-52页 |
| ·汉字意境的视觉表现 | 第52-57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