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中国对策—规制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一、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 第13-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二、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6-21页 |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 比较研究法 | 第21页 |
(二) 历史研究法 | 第21页 |
(三) 层次研究法 | 第21-22页 |
四、结构与创新 | 第22-26页 |
(一) 结构 | 第22-23页 |
(二) 创新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的背景与现状 | 第26-54页 |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 | 第26-31页 |
(一) 气候变化状况 | 第26-28页 |
(二) 气候变化影响 | 第28-30页 |
(三) 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 第30-31页 |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的已有成果 | 第31-54页 |
(一) 形成了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 | 第31-36页 |
(二) 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 第36-38页 |
(三) 建立了相关规制 | 第38-51页 |
(四) 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行动 | 第51-54页 |
第三章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面临困难 | 第54-70页 |
一、气候变化科学依据的争议 | 第54-58页 |
(一) 主流观点与事实 | 第54-55页 |
(二) 对主流观点的质疑与事实 | 第55-58页 |
二、集体行动中的分配难题 | 第58-62页 |
(一) 参与者之间在合作中的利益冲突 | 第58-60页 |
(二) 参与者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 | 第60-62页 |
三、集体行动中的背叛难题 | 第62-66页 |
(一) 发达国家不能践行其承诺 | 第62-65页 |
(二) 发展中国家履行承诺问题 | 第65-66页 |
四、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影响 | 第66-70页 |
(一) 迎合消费主义的发展模式 | 第67页 |
(二) 高投入、高增长的发展模式 | 第67-70页 |
第四章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规制的理论分析 | 第70-109页 |
一、国际规制中观念的影响 | 第70-84页 |
(一) 国际规制及其变量分析 | 第70-74页 |
(二) 观念及其作用 | 第74-79页 |
(三) 认知共同体的影响机制及其局限性 | 第79-84页 |
二、制度设计与利益的满足 | 第84-100页 |
(一) 集体行动的困难 | 第84-92页 |
(二) 制度与集体行动困难的解决 | 第92-100页 |
三、公平原则与制度合作 | 第100-109页 |
(一) 对于公平原则的探讨 | 第100-104页 |
(二) 制度合作 | 第104-109页 |
第五章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之途径 | 第109-127页 |
一、推进新的共识产生 | 第109-115页 |
(一) 对新认知共同体的诉求 | 第109-112页 |
(二) 推进新的学习过程 | 第112-115页 |
二、新思维下解决分配难题 | 第115-121页 |
(一) 新的分配方式的依据 | 第115-117页 |
(二) 新的分配方式的可能性 | 第117-121页 |
三、新思维下解决背叛难题 | 第121-123页 |
(一) 规范性信念在规制中的体现可以约束背叛 | 第121-122页 |
(二) 规制确定性可以减少背叛问题的发生 | 第122-123页 |
四、新思维下发展模式的变化 | 第123-127页 |
(一) 反对消费主义 | 第124-125页 |
(二) 发展与减排的并行不悖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中国相关合作政策的解读与建议 | 第127-146页 |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 第127-131页 |
(一)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危害 | 第127-129页 |
(二) 对这些危害的理解 | 第129-131页 |
二、中国参加应对国际气候合作的原则 | 第131-139页 |
(一) 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第131-134页 |
(二) 减排温室气体与可持续发展良好排序 | 第134-135页 |
(三) 奢侈性排放与生存性排放区别对待 | 第135-136页 |
(四) 积极参与,量力而行 | 第136-139页 |
三、中国参与相关合作的政策 | 第139-146页 |
(一) 提出具体的国际合作需求 | 第139-141页 |
(二) 给出量化的减排目标 | 第141-142页 |
(三) 优化减排环境 | 第142-144页 |
(四) 融进中国话语 | 第144-146页 |
结语 | 第146-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