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包(应用软件)论文

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前因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18页
    1.1 研究动机第12-13页
    1.2 研究问题与目标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 研究贡献第16-18页
第2章 理论背景第18-28页
    2.1 技术成瘾第18-20页
    2.2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第20-23页
        2.2.1 结构输入第20-22页
        2.2.2 结构化过程第22页
        2.2.3 结果以及结构输出第22-23页
    2.3 身份认同理论第23-25页
        2.3.1 基于物质的身份认同第24-25页
        2.3.2 基于群组的身份认同第25页
    2.4 双系统理论第25-28页
        2.4.1 反射型系统第26-27页
        2.4.2 反思型系统第27-28页
第3章 探讨功能性表达和符号性表达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影响: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视角第28-48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研究模型与假设第29-32页
        3.2.1 自我调节能力缺失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影响第30页
        3.2.2 网络游戏认知专注对自我调节能力缺失的影响第30页
        3.2.3 网络游戏认知专注的前因变量第30-32页
    3.3 研究方法第32-33页
    3.4 定性研究设计第33-37页
        3.4.1 测项生成第33-34页
        3.4.2 测项发展第34-36页
        3.4.3 测项检验第36-37页
    3.5 定量研究设计第37-44页
        3.5.1 测项建立第37-38页
        3.5.2 数据收集第38页
        3.5.3 主观偏差第38-39页
        3.5.4 数据分析工具第39页
        3.5.5 测量模型第39-44页
        3.5.6 结构模型第44页
    3.6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44-48页
        3.6.1 理论性贡献第45-46页
        3.6.2 实践性贡献第46-47页
        3.6.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47页
        3.6.4 结论第47-48页
第4章 探讨技术型身份认同和社交型身份认同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影响:基于身份认同理论视角第48-68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研究模型与假设第49-53页
        4.2.1 技术型身份认同的前因变量第49-50页
        4.2.2 社交型身份认同的前因变量第50-51页
        4.2.3 技术型身份认同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影响第51-52页
        4.2.4 社交型身份认同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影响第52-53页
    4.3 研究方法第53页
    4.4 定性研究设计第53-57页
        4.4.1 测项生成第54页
        4.4.2 测项发展第54-55页
        4.4.3 测项检验第55-57页
    4.5 定量研究设计第57-64页
        4.5.1 测项建立第57页
        4.5.2 数据收集第57-58页
        4.5.3 主观偏差第58页
        4.5.4 数据分析工具第58页
        4.5.5 测量模型第58-63页
        4.5.6 结构模型第63-64页
    4.6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64-68页
        4.6.1 理论性贡献第64-65页
        4.6.2 实践性贡献第65-66页
        4.6.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6-67页
        4.6.4 结论第67-68页
第5章 探讨行为冲动、行为抑制以及行为习惯对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影响:基于双系统理论视角第68-84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研究模型与假设第69-73页
        5.2.1 行为冲动系统第70-71页
        5.2.2 行为抑制系统第71-72页
        5.2.3 行为习惯系统第72-73页
        5.2.4 系统交互作用第73页
    5.3 研究方法第73-76页
        5.3.1 研究背景第74页
        5.3.2 测项建立第74页
        5.3.3 数据收集第74-75页
        5.3.4 主观偏差第75-76页
    5.4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76-80页
        5.4.1 测量模型第76-79页
        5.4.2 结构模型第79-80页
    5.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0-84页
        5.5.1 理论性贡献第81页
        5.5.2 实践性贡献第81-82页
        5.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82页
        5.5.4 结论第82-84页
第6章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0页
附录A 定性研究的量表建立第100-104页
附录B 定量研究的第一轮问卷调研第104-108页
附录C 定量研究的第二轮问卷调研第108-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调度鲁棒优化及算法研究
下一篇:供应链整合前因及绩效影响研究:外部关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