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3.1 生物质炭材料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2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2-23页 |
2.2.2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23页 |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3页 |
2.2.4 .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可控制备分级结构铜铝/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及其去除氨氮的研究 | 第24-39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3.2.1 分级结构H-Cu-Al/B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2 去除氨氮实验 | 第26-27页 |
3.2.3 吸附等温线模型及动力学方程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3.3.1 表征分析 | 第28-32页 |
3.3.2 BC、H-Al/BC和 H-Cu-Al/BC的吸附量对比 | 第32-33页 |
3.3.3 投加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吸附等温线 | 第34-35页 |
3.3.5 吸附动力学 | 第35-37页 |
3.3.6 吸附机理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途径制备分级结构生物质炭纤维/铜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降解氨氮的研究 | 第39-54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4.2.1 不同[Cu~(2+)]/[Al~(3+)]摩尔比制备CuAl-LDH | 第40页 |
4.2.2 CuAl/CF-LDH和Cu-Al/CF-LDH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3 去除氨氮试验 | 第41页 |
4.2.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1页 |
4.2.5 催化剂的可重复利用行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4.3.1 表征分析 | 第41-46页 |
4.3.2 过氧化氢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pH对降解氨氮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不同催化剂对降解氨氮的影响 | 第49页 |
4.3.5 温度对降解氨氮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6 室内环境和太阳直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的对比 | 第50-51页 |
4.3.7 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4.3.8 复合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TiO_2-CuO/中空结构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氨氮性能的研究 | 第54-67页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5页 |
5.2.1 TiO_2/HSC和 TiO_2-CuO/HS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5页 |
5.2.2 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能力 | 第55页 |
5.2.3 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催化性能 | 第55页 |
5.2.4 复合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 | 第5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5.3.1 表征分析 | 第55-59页 |
5.3.2 氨氮在太阳光和紫外照射条件下的去除率对比 | 第59-60页 |
5.3.3 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与催化能力的关系 | 第60-61页 |
5.3.4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 第61-63页 |
5.3.5 催化剂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 | 第63页 |
5.3.6 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自组装氮化碳-分级结构TiO_2/汉麻杆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降解水中氨氮的研究 | 第67-78页 |
6.1 引言 | 第67-68页 |
6.2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6.2.1 材料制备 | 第68页 |
6.2.2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68-69页 |
6.2.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能力和稳定性 | 第6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6.3.1 表征分析 | 第69-73页 |
6.3.2 HSBC、TiO_2/HSBC和 C3N4-TiO_2/HSBC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去除率对比 | 第73-74页 |
6.3.3 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74页 |
6.3.4 催化剂投加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6.3.5 催化剂循环使用能力 | 第75-76页 |
6.3.6 氨氮去除机理 | 第76-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结论 | 第78页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所获成果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7页 |
致谢 | 第97页 |